•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南方稀土集团正式成立
    江铜四川稀土有望注入
  • 马云首秀“人脸支付”
  • 调和燃油的是是非非
  • 数字营销行规落地能带来什么
  • 活性染料步入需求旺季
    价格再次大幅上调
  •  
    2015年3月17日   按日期查找
    8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新闻·公司
    南方稀土集团正式成立
    江铜四川稀土有望注入
    马云首秀“人脸支付”
    调和燃油的是是非非
    数字营销行规落地能带来什么
    活性染料步入需求旺季
    价格再次大幅上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马云首秀“人脸支付”
    2015-03-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温婷 ○编辑 邱江

      

      在昨日汉诺威CeBIT展的开幕式上,马云演示了蚂蚁金服的Smile to Pay扫脸技术。这是继支付宝去年底推出指纹支付之后,蚂蚁金服在生物识别领域的又一布局。

      据介绍,该项支付认证技术由蚂蚁金服与Face++ Financial合作研发。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Face++平台,是新一代云端视觉服务平台,提供一整套世界领先的人脸检测、人脸识别、面部分析的视觉技术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背后的投资机构包括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以及联想乐基金等,阿里巴巴也是其投资人之一。

      除此之外,在蚂蚁金服内部,也有一支专职研究生物识别技术的团队,名叫“柒车间”,在去年10月的集团分享日上,蚂蚁金服的“柒车间”曾系统地向外介绍了其重点研究的六大生物识别技术,包括指纹、掌纹、声纹、人脸四种生物特征,以及笔迹、键盘敲击两种行为特征。目前,支付宝的指纹支付已经上线,键盘敲击也已经应用于其安全风控领域,而人脸识别技术是该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蚂蚁金服方面表示,自己对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热衷,最主要是为互联网金融业务作相应的技术储备。

      记者曾在分享日上亲身体验过人脸识别功能,但必须是在前期采集了人脸数据的基础之上,对于相片的清晰度和角度等也有一定的要求。当时支付宝相关负责人曾向记者坦言,支付宝并不期待人脸识别可以取代现有以密码为主的支付手段,而只是作为一种形式的补充。

      如今,生物识别技术几乎吸引了世界科技巨头的集体驻足,如苹果推出指纹识别touch ID,三星也已开始试水人脸解锁等。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的报告数据,2013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达到73.39亿美元,其中指纹识别技术使用范围最广,产品市场份额约为58%,其次是人脸识别产品(约占18%),并预计至2017年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达108.82亿美元。

      在马云大“秀”人脸支付之前,人脸识别在安防等领域已经被广为应用。例如,A股上市公司欧比特5.25亿元收购铂亚信息,后者主要产品包括人脸库系统、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人脸识别实时布控系统等解决方案,公司在已建的省级人脸数据库市场占有率约为50%。川大智胜今年2月公告将定增4.5亿用于高精度三维全脸照相机与三维人脸识别系统产业化等项目,公司自2013年初就开始研究相关技术,并看好其在高端安防领域的应用前景。

      而在人脸支付的应用中,据蚂蚁金服介绍,相比于指纹、虹膜等许多其他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更加容易大规模推广。根据相关规定,有资质的机构在需要进行人脸识别时,可以向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将采集的照片与该部门的权威照片库进行比对。也就是说,用户在进行人脸识别时,只需要打开手机或电脑的摄像头,对着自己的正脸进行拍摄即可。

      此外,蚂蚁金服研究了基于场景的活体监测,可以有效地防止人脸照片和人脸视频来蒙混过关。

      除了支付宝外,阿里云也在人脸识别数据分析中发挥功效。据介绍,当马云进行面部识别的时候,需要处理大量来自面部的数据信息,包括结构、五官以及肌肉等方面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由阿里云计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