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九十七
□孙 涤
对睡眠的机制和功效,前沿的探索尽管还很粗浅,但科学家基本上形成了一些结论。比如,大脑在睡眠时仍紧张劳作;每个人每晚都做梦,只不过仅有小部分突入意识层面被回忆起来;不能随意调整睡眠时间,并非人越老所需睡眠时间越少等等。
前几期我们谈到了,睡眠、步行、慎独静思对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的作用,它们的共性是“放松”大脑,充分调遣和发挥长期生存演化而来的人脑的禀赋、本能、潜质,将大脑神经网络做新的联接,转换成新的感知、思维、和行为。大脑是个小宇宙,其功能之复杂丰富,甚至超过了外界的整个宇宙。大脑的功能机制,即便最基本的,譬如说,痛觉到底如何形成的,至今研究学界都还不甚了了。我们在讨论的睡眠如何影响创新活动,也是直到晚近,拜现代科技所赐,人类才有可能深入人脑的堡垒内部,得窥堂奥。对于睡眠的机制和功效,前沿的探索尽管还很粗浅,但科学家基本上形成了一些结论,这里仅举几例。
睡眠时大脑是否在休息?错。以能耗来测度,思考奋发之际,大脑对血氧的消耗可达全身的40%以上;而在睡眠状态,大脑能耗仍在20%至30%。这和人的肌体大不相同,静卧时肌体的能耗可降低到十分之一。而大脑在睡眠时仍紧张劳作,无休无止。所以对死亡的现代界定,是“脑死”而非心脏停止跳动。脑力劳动无论如何都是人最基本的劳动,既不必以流汗为特征,更不是“脑力劳动者”所特有。至于大脑进入睡眠后究竟在干些什么,现代研究表明,是在紧张地清洗,排除杂秽和毒素。长期缺乏睡眠,人的情绪心智会错乱;不让人睡眠(譬如现代拷问犯人的招数),甚至能迫使脑死。单是清洗怎么要消耗如此多的能量?可见睡眠还完成了其他重大功能。科学家推测,包括把脑神经重新联接、记忆重新整顿,等等。
我们是不是有时做梦,有时不做?不是。每个人每晚都做梦,只不过仅有很小部分突入意识层面,被回忆起来。脑神经网络的重排和记忆的重整多半是在“后台”进行的,这给我们启示,是不是可以把一些困难的“功课”交付睡眠中的大脑去做呢?回答是可行的。本篇的原意,就在于讨论一些伟大人物的卓越成就,他们是如何善用和巧用睡眠,来强化和促成其创作能力的。有一个点子,前沿的科研正设法验证,是把一些复杂问题,比如难记住的外语词汇,难解的数学推导,令人头痛的问题和事项,在睡眠前提交给大脑去处理,充足睡眠后它们的解决很可能就变得轻松许多。怎样调度“无意识”或“潜意识”来替你解决问题,是有创造力的杰出人士常用的办法,前面已举例,大师们正是这样做的。
人们能否随意调整睡眠时间,长度或时段?不能,至少是极为困难的。成年以后,常人每天需要7至9小时睡眠,平均7个半小时,终身如此。睡眠效果最佳的时段,是午夜之前到次晨六点。这适用于所有的人群。越洋飞行后倒时差是挺痛苦的事,不过调整过来后,你还得按当地的这个时段来睡眠。大脑节制的生物钟,总是得瞄准太阳即日照的规律来作息。这也说明,人们几乎不能适应“大夜班”,可能的话,尽量避免。换句话说,“夜班费”是不能补偿睡眠透支。透支这个睡眠“黄金时段”是高利贷,想想透支一小时你得用几个小时来补?偶尔为之,或许还凑合,长期肯定得不偿失。
人越老需要的睡眠时间是否越少?不是。上了年岁,不容易长睡,但白天会打盹。好办法是分数次睡眠——西人所说的“猫打盹”(cat nap),对老龄人蛮实用的。笔者在《马年睡个好觉》提到过,丘吉尔年届七十,在希特勒悍然入侵波兰的当口临危受命,他是怎么挺过公务剧繁的那五个年头的?就是靠每天数次的“猫睡”。其实每次少至20分钟,长不超出一小时,一次不够,两次足矣。老人精力不济、记忆涣散的疲态就可以对付了。
睡不着时闭眼静卧能否代替睡眠?不能。也许这能保持一些精力减低一点能耗,但大脑休整的充分实现,要靠真正的睡眠来完成。睡眠不良固然有压力、紧张、心理问题的因素,但还有其他原因,往往要靠诊治,不然不会轻易消失。同时,坚持运动操练会有很大帮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了解有创造力的个人在作息安排时,还注意他们的散步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谈到了,步行是焕发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雨果、狄更斯、康德等西方先贤创作灵感的源泉。对我们自己的祖先,睡眠和步行也有同样功效。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固不必说,陶渊明、李太白、苏东坡、王阳明也必是如此,有机会时再来介绍。
松弛脑筋,还有若干种渠道,譬如禅修静思。禅修或瑜伽的功效,越来越被忙碌的现代人所认识。譬如,音乐大师斯特拉文斯基,就通过一个秘密招数——倒立来获取灵感。遇到思路阻滞脑袋发胀,他就沿着墙壁倒立,让全身血液涌集头脑,往往思路顿开,灵感不期而至。又如被封为“债券天王”的美国投资顶级高手格罗斯,每天凌晨即起,关注全球盘面后,驱车到办公室处理一点业务,然后必到对面健身俱乐部操练瑜伽。格罗斯曾是长跑健将,年轻时有从旧金山奔跑到硅谷的记录,超过了两个马拉松的途程。年长后他靠瑜伽术来催生创新思维。做了一些高级瑜伽动作后,他会把自己“倒吊”起来,长时间独自静默。不难想象,当富氧的新鲜血液注入格罗斯大脑缓缓循环,会有多少真知灼见被激发出来,悟出门道、领跑市场,挫败对手!
(作者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协会(南加州)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