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特别报道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倾力支持实体经济金融才能成强国之本
  • 何时基金经理写投资报告也如此坦诚?
  • 外论点击
  • 试以“三高”对策来规范高溢价并购
  • 再造青春中国
  •  
    2015年11月2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评论
    倾力支持实体经济金融才能成强国之本
    何时基金经理写投资报告也如此坦诚?
    外论点击
    试以“三高”对策来规范高溢价并购
    再造青春中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论点击
    2015-11-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外论点击

      ◎《金融时报》10月29日文章

      如果默克尔被罢免,欧盟会怎样?

      世人对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评价一直都高于欧洲其他领导人,然而,受到难民危机的冲击,默克尔的支持度也开始出现动摇。默克尔的任期还有两年,但有人认为她只有数周时间来扭转形势。也有人认为,人们的这种反对情绪会慢慢消退,但由于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和北非难民问题,默克尔的信任度已受到损害。难民的涌入为欧洲的本土主义者提供了口实,德国的“PEGIDA”游行(即“爱国的欧洲人反对西方伊斯兰化”)也真实地反映了德国民间所存在的一种情绪。如果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未能成功通过让英国留在欧盟的公投,那么可能也是因为对于移民的情绪盖过了经济利益。

      默克尔总理在政府工作中的经验让她获得了一种技能,能发现德国国民情绪的中立平衡点,或者说她有对潜在竞争对手的绝对反击力。她已成功地让德国人确信她能保护德国,不让战火烧到德国边境。人们只要相信她,而不用去管政策的细节。德国人都确信她的立场是坚定的,在努力守护着德国的经济和安全。十年来,她已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在欧盟问题上,她也展示了同样的技巧。默克尔总理总是以一种妥协而非对抗的方式声张德国利益。

      然而,难民危机对默克尔总理来说是不同的。她欢迎难民的决定起初迎合了德国的国民情绪,认为这是正义的,人道的。但难民增长数已超出了当初的预想,也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范围。城镇、乡村都充满着涌入的难民。人们认为默克尔已失去了对这件事情的掌控。这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恐惧:大家担心自己所支持的政党不再能提供安全感。

      金融危机、欧元危机以及岌岌可危的申根自由通行规则,已让支持欧洲统一的政党备受民粹主义者的挑战。默克尔总理是支持欧洲统一的坚硬岩石,没有了她,欧洲统一将面临更多质疑和挑战。

      (作者系《金融时报》副主编菲利普·斯蒂芬斯 贺艳燕 编译)

      

      ◎《经济学家》10月24日社论

      当银行失去了用户数据库优势

      银行账户对账单不是令人兴奋的东西,但却隐藏着一个金矿——用户数据,这是我们金融生活的副产品,这也是许多创业公司所坚信的。一大群创业公司都在想方设法与银行合作开发用户数据,但银行担心这类合作会是丢失他们既有利益的第一步。

      常年的薪酬支付确认了稳定的就业;被退回的支票则暗示着粗心;常规的高尔夫球场使用费意味着对高尔夫有兴趣。银行在做放款决定时,会考察用户的资产负债表和收入信息,这让银行比其他向消费者借款的公司更有优势。但近年来发生的三件事已改变了这种局面。第一件事,是过多的金融科技竞争者正在试图取代银行;第二件事,是互联网银行向所有人提供了在手机查看各自金融信息的途径。第三件事,是新管制要求与银行分享数据。

      数据已从银行的数据库中流出,已有一大批公司在提供并聚合消费者各类银行账户、信用卡账单和退休储蓄计划的数据服务。这让消费者能对自身的金融状况有更好的理解。因为这些公司非常注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尽量做到简单、易用。由于这些数据聚合公司的进入,互联网金融公司能通过数据计算向消费者推荐更适合他们的金融产品,银行现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如果银行不愿意向竞争者分享他们所掌握的用户数据,竞争者也可以获得用户的授权来登录其账户获得相关信息。银行在这其中更像是一种公用事业,因为保护数据而被信任,而不是使用它。看到越来越多消费者不再走进银行后,银行现在担心消费者或许也会弃用银行的手机应用和网站。因为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仅仅通过银行取钱,而不会通过银行来管理资金。(贺艳燕 编译)

      

      ◎《日本经济新闻》10月30社论

      “一亿总活跃”目标的有效性如何

      为了实现安倍晋三首相提出的“一亿总活跃社会”的目标,以首相为议长的国民会议展开了讨论。据说,11月将出台紧急对策,明年5月将公布综合性政策。

      当今的日本社会现实非常严峻:无法放心生育,不能随心所欲地工作,担心老年后的护理。要改变这一趋势,仅仅列出对策清单是不够的。对策必须具有实效性。

      日本面临少子、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减少的问题。长此以往,将失去经济发展动力,社会保障制度将难以维持。日本必须同时实现两个目标:社会整体支持生育,不管年龄和性别有意愿的人都能工作。

      在讨论具体政策时,有两个重要的角度。一是如何确保财源,尤其支持生育的财源。日本政府在家庭方面的支出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而在同时实现女性高就业率和生育率回升的法国和瑞典,这个数字是3%。日本与这两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优质的保育和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支援生育是对未来的投资。现在到了讨论把偏向老年人的部分财源转移到生育方面的时候了。另一个角度是确保护理人才,实现“护理零离职”。政府急于建设护理设施,但事实上人才不足是更严重的问题。必须通过使用护理机器人、提供高附加价值的保险服务等方式改善老年人的处境。对如何定位外国人才,也有必要更深入讨论。

      “一亿总活跃”的口号很大,涉及面很广,与任何政策都可以发生联系。我们应该力避缺乏大局观、哗众取宠没有实效性的政策。

      (梁宝卫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