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人行为偏差也会引来野蛮人
|
大数据研究表明,公司高管很容易滋生过度自信之感,而过度自信的高管很容易冲动地投资于陌生行业,这种冲动投资往往损害公司未来长期价值。因此,不要以为没代理问题就不会被野蛮人盯上。
一直在说野蛮人,弄得好像公司能被一口吞掉似的。其实不然,野蛮人是聪明人,并非莽夫。倘是莽夫,买下整个公司,那需要多大资金?买下后怎么管?野蛮人不会这么做。如果法律这么规定,就很难出现控制权市场了,这就等于砍掉了外部治理机制。所以,法律给了野蛮人和内部人斗智斗勇的舞台,那就是控股权。如果野蛮人在市场上购买公司的股票达到了相对控股权,就相当于获得了公司控制权,就可凭借手中的股权来改组公司。为何说野蛮人聪明呢?改组公司并非把公司推倒重来,这样当然毫无意义。野蛮人聪明就聪明在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收益,而这个最小代价就是找准公司最弱点改,一改就有政绩,对吧?
每个公司都有薄弱环节,这就和人是一样的,人无完人,世间也没有完美的公司。一些企业家自负得以为自己经营的公司已成业内偶像,这种自负迟早会害了公司。自负过度了,视野就会被蒙蔽,而更好的机会就不容易发现。很多企业往往在极盛期蕴含了走向衰败的诱因,道理就在于此。繁荣和衰退总是相互孕育的。野蛮人站在门外,旁观者清,能洞悉公司的优势和不足,因而能从容盘算改组方案。但这个改组是不是非得亲自动手,深入经营管理的事物当中?如果真这样,野蛮人也就别在证券市场混了。术业有专攻,野蛮人擅长的只是在证券市场上发现价值洼地,进而运用市场手段来捕捉猎物。真要让其从事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那很可能会把一个好好的公司给整衰了。
所以,通常野蛮人是离不开内部人的。可惜这一点很多内部人看不明白。每当野蛮人来敲门,总是心惊肉跳,以为是冲着自己来的。想想看,如果你对公司真的不可或缺,野蛮人舍得放你走?假如一个内部人一心为了公司好,能力又得到公认,在公司又很有威望,那么无论谁来当大股东,恐怕都不舍得放弃这么个优秀人才吧?说到底,野蛮人的收购也是利之所趋,如果公司有个优秀的内部人群体,对公司价值提升至关重要,野蛮人也会选择与其合作,而不是互相伤害。可话又说回来,如果公司的内部人都优秀且敬业,那么公司就不会出现价值低估的情形,股东们对公司自然也就信心满满,原本股东和公司内部人之间就愿意长期合作。野蛮人又怎么能搜集到足够的股权来实现控股呢?当然,意外总是有的,比如某个股东突然出现流动性危机,需要股票救急。但对任何投资者来说,即便为了缓解流动性而出售股票,也只是出售相对价值较低的股票,相对价值较高的股票都是放最后的。
公司门口蹲着一个野蛮人,这种画面并不可怕,对中小股东和公司大多数雇员来说,反而可能是好事。这就相当于给公司管理层加上了外部约束,迫使管理层不得不用心提升公司价值。假如某天这个野蛮人频频得手,一来说明在位股东对公司的长期价值出现了信心上的折扣,长期持有的激励弱化了,因而看到有人来收购手中的股票,自然很乐意放手。二来也说明公司存在某些因素阻碍了价值提升,这可能是因为内部人的代理问题,也可能来自内部人的行为偏差。大多数人只关注前者,忽略了后者。实际上后者带来的危害比起前者来可能更大。内部人代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追求在职消费,比如以维护公司形象的名义置办豪华办公室和车辆,去旅游景点开会,胡吃海喝等等;或通过扩大公司规模来扩大实际控制权,这种规模扩张并不是利润最大化行为;或者官僚化,把公司视作自己的地盘,一个人说了算。这些典型的代理问题,对公司价值的杀伤力很大。
容易被忽视的是第二类问题:内部人行为偏差。一些内部人自认为公司是自己费尽心血发展起来的,公司离开了自己就无法前行。自己在公司兢兢业业,也没出现过严重的代理问题,并且还没有多拿报酬。这不是很好么?有啥问题?的确,这样的内部人在普遍的思维中的确无可指责。不过读者是否想起从小到大经常会听到长辈说的一句话:“这不都是为你好……”的确,为你好,你还不听话,你到底要怎样?可是大家回忆下,你以前听到这句话的反应是什么?多半是逆反。对吧?道理很简单,长辈看似为你好的做法未必真的就对你好。比如你很不喜欢弹琴,长辈非让你去学,不仅浪费时间,还带来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大压力,反而不利于成长。人如此,公司也如此。一些内部人说,我这都是为了公司!这话无可挑剔。问题在于,好心未必都能办成好事。这要取决于内部人的心理。如果内部人始终谦虚谨慎,虚怀若谷,兼收并蓄,按制度行事,重视公司民主,那么好心自然会办成好事。可是,假如当内部人以功臣自居,一副公司离不开自己的得意洋洋的劲儿,就不可避免地走上过度自信的道路。内部人过度自信是个什么样子?就是什么都敢投资,看似一种企业家的魄力,实则偏离了公司正常的发展轨道。
大数据研究表明,公司高管很容易滋生过度自信之感,并且过度自信的高管很容易冲动地投资于陌生行业,而这种冲动投资的结果往往是损害公司未来长期价值的。因此,不要以为没代理人问题就不会被野蛮人盯上。管理层出现行为偏差,同样会被野蛮人盯上。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