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 市场  查看版面PDF

2016年

12月3日

查看其他日期

企业流动性紧张
信用债延迟兑付频发

2016-12-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媛 ○编辑 陈羽

企业流动性告急!临近年末,延迟兑付的信用债违约事件频发。

11月28日违约的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城建”)称,已在11月30日足额划付了“12中城建MTN1”的利息,这令其成为半个月时间里第三家延迟兑付的信用债发行人。记者采访到的一些市场人士认为,信用债违约事件明年有望增多,更多的违约事件或将来自金属采矿业、大宗商品和制造业。

而市场化、法治化将是债市发展的大势所趋,通过强化投资者保护条款的作用,债券投资者保护力度有望加大。

近期,信用风险暴露频率明显加快。从河北物流、大连机床发行的短期融资券违约,到中城建发行的中期票据违约,11月中旬至今短短半个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已出现了3起信用债违约事件。

这3起违约事件的共同点是,虽已出现实质性违约,但均在到期日后足额兑付了债券本息或利息。投资者虽然暂时安全,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其背后却折射出不少企业流动性持续紧张的事实。

中金公司固收团队指出,河北物流和大连机床两单技术性违约,背后都反映出部分发行人流动性紧张的情况未得到根本缓解的事实,尤其低资质企业获得银行新增贷款的难度依然很大。同时,由于低资质发行人严重依赖于债市再融资,一旦出现负面事件或技术性违约,则易增大发行人再融资难度,易导致信用风险的自我强化。

不仅如此,回顾今年上半年,一些信用风险事件的频发,曾导致一些债券基金遭遇赎回并抛售债券。而由于近期违约事件恰逢资金面紧张时点,因此也有市场人士担忧会对债市造成一定的负面冲击。

中诚信国际指出,近两周陆续有“15冀物流CP002”、“15机床CP003”和“12中城建MTN1”三起违约事件发生,或将再次引发市场对信用风险的担忧,对债券一、二级市场形成利空,预计短期内信用利差与评级利差仍将继续走扩。

一波三折,刚完成一期债券兑付的大连机床,本周又因1.39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垫款未妥善解决,而触发了“16大机床SCP002”的交叉违约条款,成为投资者保护条款运用的最新案例。

事实上,面对近年来违约事件的不断增多,我国债券投资者保护制度一直在完善当中:不仅交易商协会9月发布了《投资人保护条款范例》,公司债市场也在未雨绸缪,加大对债券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对违约风险防患于未然。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公司债市场上公开发行债券出现违约的事件不多,但上交所已未雨绸缪,加大对债券投资者保护力度。

据接近上交所人士透露,在对此前典型违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后,上交所将强化投资者契约保护条款的设立,拟在审核过程中鼓励发行人增设投资者保护条款,如交叉违约条款、财务指标承诺条款、事先约束条款等。

中金公司固收团队认为,目前,一些新发债券设置了交叉保护等特殊的投资者保护条款。这些条款设置长期来看可以降低发行人在公司治理、对外投资、资产划转等方面的道德风险,加强投资者保护。但从短期来看,则容易引发债务的提前集中到期,或加大发行人短期的集中兑付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