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5月8日

查看其他日期

外论点击

2017-05-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经济学家》5月6日社论

来自欧元区的好消息

5月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今年第一季度上升了0.5%,年增速大约2%,而美国年均增速为0.7%。

这些数据可能夸大了欧元区与美国的经济差距。近年来,美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评估都会在稍后向上调整。然而,欧元区经济增长的确在加速。欧元区3月的汽车销量跳升,使欧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根据采购经理人指数,欧元区制造业在4月也以6年来的最快速度增长,美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则有所下降。

好消息是增长不仅局限于制造业。建立在欧元区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消费者的欧盟委员会的经济敏感指数,也在4月升到了10年来的最高水平。欧元区更具潜力的活力是因为这仅是它从衰退中恢复的初期。有更多被抑制的消费者需求将被释放,并且商业有空间和能力来满足这些需求。然而,提振就业还需努力,欧元区失业率是9.5%,美国是4.5%。

欧洲和美国在货币政策上的不同点反映了恢复的不同阶段。美联储已开始缓慢提升利率,欧洲央行则按兵不动。在4月27日的月度货币政策会议上,欧洲央行将主要利率保持为零,银行准备金利率为负0.4%。同时,欧洲央行也没有改变购买债券的速率,仍是每月660亿欧元,至少维持到年底。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没有给出任何暗示说政策将很快收紧。尽管他认识到经济摇摆的风险已减小,德拉吉认为欧元区的通胀仍然过低。欧元区的选举可能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贺艳燕 编译)

《日经新闻》5月1日社论

亚洲开发银行面对的新课题

作为国际开发金融机构的亚洲开发银行(ADB)设立已经有半个世纪了,前几天在横滨迎来了第五十次年会。今后亚洲环太平洋地区将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而备受期待,亚开行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希望亚开行今后能与民间金融机构不断融合,在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消除贫困方面发挥前所未有的贡献。

战后日本率先进入发达国家行列,韩国、新加坡等紧随其后。随后,改革开放的中国如今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的规模从1960年10%攀升到2015年的30%,在此过程中亚开行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亚开行的资金已不足以支撑今后的局面。这首先表现在亚洲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据亚开行统计,从2016年到2030年,亚洲地区的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将会达到每年1.7万亿美元规模。如此投资规模,仅靠亚开行和亚投行(AIIB)是无法予以满足的。

亚开行和亚投行也该积极合作。预计今后加盟亚投行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将会超过亚开行,但在数量上的竞争已毫无意义。亚开行目前拥有超过3000名员工,远远超过亚投行。如果亚开行能将所拥有的融资技巧和融资审核能力与亚投行部分共享的话,就能更有效率地提高区域内基础设施的完备度。

追求美国第一的特朗普入住白宫后,要想获得美国方面对亚开行增资的理解已变得难上加难。正是在这样的时候,亚开行要大力拓展软实力,以所拥有的高超金融技巧来应对城市及气候变动等一系列课题。(庆奇昊 编译)

《卫报》5月5日文章

莫非共和党要冒险重蹈大衰退覆辙?

我不会忘记2008年10月发生的金援华尔街。那时,美国财长保尔森告诉国会成员:“如果数百亿美元金援资金在一周内不被通过,经济就将瘫痪。”我不想再看到类似的事情发生,但我们现在可能重蹈覆辙。

2008年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就是因为一大群金融机构未能负责任地运作。这些银行、投资公司、抵押贷款机构和私募股权基金诱骗人们承担了可怕的负债和投资,之后又用这些贷款从事鲁莽的投机。最终,银行收走了数百万家庭的房屋,成百上千万辛勤工作的人失去了工作。要保护美国家庭免遭未来的危机,美国国会在2010年通过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

这一方案重写规则来保护消费者免遭滥用的、虚假的行为,也赋权给股东、金融管理者和投资者来检查华尔街。因此,金融市场获得了稳定,并开始繁荣,甚至变得比以前更具盈利性。然而,共和党现在准备取消多德-弗兰克法案,推出《金融选择法案》。如果《金融选择法案》获得通过,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就将被架空,关键的监管也将被削弱。

《金融选择法案》将带来更高的费用、隐藏的佣金和更少的监管。共和党人说,我们必须去除对金融服务部门的管制来创造工作。这种言辞十分荒谬。自多德-弗兰克法案实施以来,美国经济创造了1600万个工作岗位,商业借贷增加了75%,银行去年利润超过1710亿美元。当金融市场被良好管制时,经济表现出色。谨慎的管制能带来繁荣,而让华尔街操纵规则,只会导致经济停滞和不平等。要想避免大衰退带来的失望和伤害,我们就必须反对试图撤销市场监管和架空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的做法,否则我们的经济就会俯冲向下。

(作者系美国明尼苏达州第五区代表凯斯·埃里森 贺艳燕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