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2017年

9月21日

查看其他日期

史蒂夫·凯斯
向托夫勒致敬

2017-09-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互联网第三次浪潮》
  (美)史蒂夫·凯斯 著
  靳婷婷 译
  中信出版社
  2017年9月出版

——读《互联网第三次浪潮》

⊙杰 夫

史蒂夫·凯斯,一个对国人还显得有点陌生的名字。而由他创办的“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最早可追溯至上个世纪80年代,算起来已是30多年前的事了。虽然“美国在线”曾开拓性地让美国民众与互联网技术连接起来,但关于它的更多篇幅却是与时代华纳“规模巨大但灾难性”的并购有关。于是,在互联网史上或商学院案例里,美国在线“功不抵过”,一直被视为“大败局”素材来研究。从彼时应运而生的“天之骄子”到“天作之合”再到后来的“天崩地坼”,凯斯和他的美国在线,最美好的回忆还是在2000年前。当时,纳斯达克互联网概念股价一飞冲天,科技泡沫尚未破裂,在我国还在流行一本畅销书《美国在线:史蒂夫·凯斯如何击败比尔·盖茨》。

与曾经的“硅谷金童”马克·安德森一样,史蒂夫·凯斯“科技新贵”的身份早已是“过去完成式”。这些年他转入投资业,从更宏观、趋势性的视角去看互联网、高新科技业。《互联网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 An Entrepreneur’s Vision of the Future)是他的新作。通过这本书,凯斯首次系统地阐述了“第三波”科技发展观。

说起“第三波”,国人想来应该很面熟。1980年,“未来学大师”阿尔文·托夫勒出版了影响深远、享誉全球的《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在那本风行一时的书中,托夫勒描绘了人类社会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次浪潮为农业阶段,从约1万年前开始;第二阶段为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第三阶段为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延续至今。托夫勒预见的未来,正是我们亲历的今天。

凯斯毫不掩饰对《第三次浪潮》的推崇。他在前言里这样写道:“我对它爱不释手……对其描绘出的愿景深深着迷。”他甚至希望自己的新书能像曾令他热血沸腾的《第三次浪潮》一样点燃读者们的热情。所以,他用“The Third Wave”作书名,首先是为了致敬。

不过,也正像凯斯说的,整本书有一部分是回忆,另有一部分是未来的脚本,还有一部分则是宣言——就在他写作之时,他被美国政府征召为“启动第三波数位革命的创业美国计划主席”。这是美国继早前“信息高速公路”、“工业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波与互联网有关的产业行动。所谓互联网第三波,按照凯斯的说法,第一波时间为1985年至1999年,主要在构建线上世界的基础建设和根基,参与者如思科、IBM、苹果,以及凯斯的美国在线等。这一阶段旨在完成“联网”的任务;互联网第二波的时间为2000年至2015年,是各种软件应用、社交平台、电子商务的兴起,也包括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参与者有Facebook、Google、阿里巴巴、腾讯、亚马逊等。这一阶段开始发挥科技“服务”的本色;互联网第三波从2016年开始,其风口变化是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转移。凯斯认为,随着互联网改变实体领域(例如医疗、教育、交通和能源),这一波浪潮将产生更大影响。他向人们展示了如何更聪明地利用现有科技,而不是假设我们将看到更多伟大突破。

以医疗为例。凯斯认为,我们可能都会很快穿戴实时追踪健康数据的感应器,在身体出问题时提醒我们和医生。这将深远改变我们的治疗方式及医疗体系的运作方式。鉴于医疗占美国经济的六分之一,这将是一笔巨大的生意。凯斯提到了“万联网”(Internet of Everything,IOE)的概念,它比前几年“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系统更高。简单地讲,万联网不仅有人和物,还有数据、资讯、处理流程等。根据公认的IOE的提出方CISCO的预估,从Things 到 Everything,联网的数量级有望在 2020 年达到500亿。

然而,凯斯在描绘美好明天给人以鼓舞的同时,也不忘给世人一些忠告。或许他是从与时代华纳合并的惨痛回忆中汲取了教训,这次失误导致约2000亿美元股东价值蒸发。他意识到“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如果你不能说服其他人追求同样的目标,空有远大计划是毫无用处的。所以他提出,光靠硅谷的一些工程师、企业家们是无法独自在第三波浪潮中冲浪的。凯斯认为政府(以及一些现有企业)将发挥关键作用。“在互联网第三次浪潮中,合作是成功的前提”,“与第二波浪潮不同,以傲慢为战略不会成功。”

他认为,在互联网的第一波和第二波浪潮中,企业家面临的最大挑战分别在于科技和市场风险,但政策风险将是眼下的最大障碍。处于互联网第三次浪潮核心的所有行业都受到严格监管。例如,政府可支持网约车运营、一定程度容忍共享单车乱停放(现象)的存在及推动无人驾驶汽车的上路,当然也可能完全禁止。

如果凯斯是对的,那么问题反而就来了。倘若互联网第三次浪潮的推动力量多半来自政府,公司、社会居于次席,那政府就得确保政策的正确性、正当性。政府也需要转变观念,即监管重点不该是如何防止坏事,而是如何促成好事。政府运作需要更敏捷,更关注未来,更灵活,并愿意冒一定风险。这意味着,政府需要与创新者合作,在做决策时更好地理解局面。凯斯认为,当前的问题在于,在发生纠纷时,科技公司与政府总是各执一词,难以达成一致,而未来双方更需建设性的对话。

可惜,整本书一直在向外界传递第三波数位革命的到来,但更多只是浅尝辄止、宣言式的,能给人以希望和提升信心,在清晰、有效的行动指南上却乏善可陈。尤其当真的“万联网”时代来临,那些常被人诟病的数字鸿沟、隐私泄露、数据安全、网络系统性风险等,如何得到有效防范,是公众极为关心的,而凯斯并没有给出必要的思考。事实上,就在笔者撰写本文时,全球多个国家、地区同一时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网络袭击,导致电脑系统瘫痪,损失严重。据欧洲刑警组织说法,此次袭击事件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令人不安的是,一旦网络“万联”,后果更不堪设想。正当第三波数位革命带来发展契机之时,这是绝不容忽视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