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谁能分得清
谋略与运气

2019-01-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对赌》
  信息不足时如何做出高明决策
  (美)安妮·杜克 著
  李光辉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1月出版

——读《对赌》

⊙卢 扬

如今,“不确定性”似乎越来越成为我们对世界的主流认知。相信大家都有同感,当我们要作出某个决策时,所面临的似乎永远是信息不足的困境。这导致了普遍的焦虑。但是我们知道,即使对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决策来说,都永远存在信息不足的问题。更麻烦的是,人的本性又是如此排斥“不确定性”,而本能地寻求把控感——虽然后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不过是一种虚妄而已。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有决策高手。要不然,那么多顶尖决策咨询公司也就不可能存在。在这些决策咨询行业的精英中,有位前职业扑克赛冠军安妮·杜克,她的专业是认知心理学,从职业扑克圈中淡出后,便转型做企业高层人士培训,教授的课程正是“科学决策”,同样博得了很高的声望。她在《对赌:信息不足时如何做出高明决策》中提出,克服人类的轻信本能,学会估算概率,有个办法就很管用,那就是“对赌”,或者说“博弈”,用真金白银跟对方打赌,那会让人瞬间认真起来,好好掂量一下自己究竟该如何决策。

在决策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倾向,那就是以成败来论英雄。如果让你迅速回答,“你去年做的最佳决策是什么,最差决策是什么”时,通常的思路是,先想到一个带来了好结果的决策,这就是“好决策”,而那些带来坏结果的决策,则被归为“坏决策”。这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心理。杜克说,如果你经常打扑克,就会知道,事情完全不是那么简单的。扑克选手把这种情况称作“结果导向”。扑克高手们都清楚,就某一单场比赛来说,往往运气决定一切。所以,职业扑克手在乎的是一个能以大概率赢钱的决策系统,而不是某一局牌的输赢。而在杜克看来,能准确区分决策水平和运气之类的偶然因素,正是提高决策水准的前提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来自决策学科创始人、计算机科学家冯·诺依曼的经典说法是:“生活是扑克,不是象棋。”在诺依曼看来,象棋是一种定义明确的计算形式,可算出确切答案,而且从理论上说,无论在什么局势下都存在着一套正确的下法。而且,象棋比赛没有可隐藏的信息,运气对比赛结果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所有的棋子和变化都显示在棋盘上,双方一目了然,棋子也不会突然从一个位置被移到另外的位置上,更不会从棋盘上消失。所以,一个选手输掉了象棋比赛,一定是因为他没有采取或想到更好的下法。如果一名棋手比另一名棋手水平高得多,除非出现了低级失误,那他基本上会百战百胜。相比之下,扑克就是一种信息极不完整的游戏,一种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显示决策游戏。这一点,恰好符合博弈论的定义。

诺依曼眼中的“博弈”,除了虚张声势、运用欺诈策略,也会去掂量对方如何看待自己的意图。最重要的是,任何博弈,显然都包含了远比象棋比赛大得多的不确定性。在扑克中,所有有价值的信息都被隐藏了起来,任何结果的实现都存在运气的成分。即使扑克手在每个关键时刻都作出了最好的决定,仍有可能会输,因为他不知道接下去会抓到什么牌,也不可能完全准确预料到对方会如何出牌。并且,当游戏结束,扑克手试图复盘的时候,想要把自己当时的决策质量和运气的影响区分开来,也并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作的决策,无论关于商业、储蓄、消费、健康、生活方式、养育子女还是人际关系,都涉及不确定性、风险和可能存在的欺诈,而这些恰好也是扑克游戏的主要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的生活,更类似于扑克比赛,而不是循规蹈矩、偶然性不大的象棋比赛。

在牌桌上,我们或许能很快得知决策后果,在生活中却很少有这样的机会。通常我们做出某个决策,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后果。比如有些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放弃减肥计划,导致多年之后身体指标出现“三高”;有些公司高管忽略了下属的合理建议,让竞争对手占了上风,等等。可见,形成良好的决策习惯,是比做出某项正确决策更重要的事。

在《对赌:信息不足时如何做出高明决策》中,杜克总结了科学决策的几个关键点。首先,想要为了获得良好的长期收益,就得避免受短期奖励的诱惑。人脑的结构决定了人更容易选择那些能满足当下欲望的选项,而忽视了未来更高的收益。这种以牺牲未来为代价来实现自我满足的倾向被称为“时间贴现”。我们宁愿得到大打折扣的立即奖励,也不愿等待一段时间来获得更大的延时奖励。据此,杜克推崇一种“看到未来版本的自己”的决策方法。事实上,有些机构正在帮助人们克服决策偏差。比如,一些保险公司的测算系统,能让客户在输入年龄、收入、储蓄习惯和退休目标之后,向客户展示与目前相比,他们在未来可预期得到的财务状况和生活方式。把“未来版本的自己”带进决策过程,会让我们更倾向于审慎思考,更有可能作出符合长期目标利益的决定。

科学决策的另一项原则是,一旦决策之后就不要后悔。据说后悔是人类能感知的最强烈的情感之一,但后悔无法改变已发生的事,而且这种懊悔情绪还可能会导致决策者做出其他糟糕的决策,从而扩大损失。杜克提出的化解办法是,与其在决策之后再后悔,不如在事前多考虑几种决策方案,包括之前导致失败的方案,细细加以对比,“把后悔放到决策之前”。这不仅是能让我们更有可能做出好的决策,还能让我们不论面对怎样的结果,都对决策之后的自己更富有同情心。因为我们可借此说服自己:在决策之前,我已提前做好了规划,并非鲁莽拍板。

想要决策正确,还应克服“自利性偏差”。自利性偏差的典型思路是:如果我这件事没做好,那肯定是因为有别人的、不可控的或意外的缘故。这种态度虽然会使人自我感觉良好,但却不可能提高决策水平。因为输赢牵涉到巨大的利益,若过不了这道心理关,断不能成为职业扑克高手。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像是一场场牌局?在“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当下,虽然任何策略都没有办法保证我们变成完美的理性决策者,但至少我们可以设法尽力提高做出正确决策的概率,以期在人生博弈中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