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8月8日

查看其他日期

组建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是当下务实之选

2019-08-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满平

□刘满平

《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的正式印发,标志着我国油气管网改革进入了操作执行阶段,国家油气管网公司也将应运而生。走到这一步,实在非常不容易。

事实上,业内对油气管网推行“网销分离”改革的讨论已持续多年,对“一步到位”成立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及其未来发展更是争论不断。近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陆家嘴能源+金融”讲坛上,与会专家及企业代表围绕“管网独立背景下天然气领域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纵观全球,油气管网运行模式大致有三种: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上中下游业务一体化运营模式;以欧盟为代表的上游气源市场和下游终端销售市场多家主体自由竞争,中游输配管网保持自然垄断,实施第三方气源无歧视公平接入的“X+1+X”运营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上中下游完全自由化运营模式。各国运营模式的选择均与其管网发展历程、发展阶段、产业规模、竞争特点相适应。在我国,与油气行业特点类似的电力、电信、铁路三大行业,既有网销一体、“全国一张网”的电网运营模式;也有仅提供运输服务的铁道网络运营模式;还有从事通信、铁塔等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运营服务的“中国铁塔”模式。如此看来,我国油气管网改革选择“X+1+X”运营模式、组建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是有章可循、有经验可借鉴的,是在现行政策条件与政府监管能力下,短时间内破解困扰天然气行业发展的最突出短板,推动“网销分离”最具操作性的现实选择。

当然,油气管网公司不是万能的。改革要针对问题而去,但同时,改革必须抓住主要问题和矛盾。我国天然气行业取得非凡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问题与矛盾,而在众多问题或矛盾当中,主要或急需解决的矛盾或问题,无非就是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市场主体不够多;基础设施不足;管网不能公平无歧视开放;管网互联互通存在障碍;管输费率水平偏高等。成立国家油气管网公司,能使得国内供应主体更为多元化,能加快管网投资建设步伐,促进管网互联互通,进而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降低终端用户用气成本。只是,还要看到,天然气行业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和矛盾并不止这些,其主要目的是促进竞争、提高效率,不能期望国家油气管网公司一成立就能立马解决行业内的所有问题。

比如,对石油央企来说,管网被剥离以后,其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模式将被打破,仅余上游生产、下游销售与终端两大业务单元,原来凭借管网自然垄断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将丧失,在市场上的话语权也将削弱。此外,管网建设和运营业务是现有石油央企收益稳定、风险小的业务,以中石油为例,去年中石油实现经营利润1209.97亿元,其中油气管输、LNG接收站等业务利润总额大致为504亿元,约占总利润的42%。很显然,成立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将对石油央企盈利水平带来严重冲击,增加其经营压力。而对整个油气市场来说,则有利于增加油气市场主体,有利于油气生产和供应企业公平竞争,有利于供需两侧公平对话,有利于改进对垄断环节的监管,有利于优化油气市场结构。

由于“管网决定市场范围、管网决定发展空间”,“谁控制管网,谁就控制了市场”,所以,成立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将是迄今我国天然气体制改革中最为重大和根本性的改革措施,势必会推动油气市场“脱胎换骨”,重塑整个油气市场体系。具体说来,市场供给方和需求方数量增加;其他市场主体竞争能力提升,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管输价从门站价中剥离出来,为放开气源价和终端销售价奠定了基础;市场供求和交易方式将更加灵活和多样;市场监管机制将更加健全和完善。总之,市场体系变化了,市场运营规则和监管机制也将随之变化,天然气产业链各市场主体都得调整。例如,由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界限被打破,现有石油央企肯定会调整发展和经营战略,会设法打通产业链向下游延伸,而积极布局上游,拥有气源、基础设施、终端市场和一体化运营服务能力,也正逐渐成为下游城市各家燃气和电力企业的追求目标。

改革从来无坦途,一蹴而就式的完美解决方案只存在于理论中。成立国家油气管网公司,事关不同主体的重大利益调整,涉及面广,影响大。因此,如何既要打破原有利益格局,又要注意利益平衡,考虑现有石油企业的诉求,让现有石油企业与其他企业实现合作共赢,考验大智慧,需要“久久为功”。还有,油气管网运营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国家油气管网公司运行后还会面临其他可知或未知的问题或风险。例如,管网建设压力;天然气产运储销协调;保供责任划分;管网公司垄断行为监管;与省管网公司以及储气库、接收站等设施的关系;现有资产剥离和处置;进口气价倒挂以及如何保持现有石油央企的国际竞争力等等。这些问题与挑战,只能通过在未来实践中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去面对和解决。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