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 封面  查看版面PDF

2021年

5月27日

查看其他日期

股权分置改革成功破除制度瓶颈
奠定股市健康发展坚实基础

2021-05-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股权分置改革历程

◎记者 费天元 ○编辑 朱绍勇

新世纪初期,步入第二个10年的中国股市进一步走向成熟,一些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其中以股权分置这一宿疾最为紧要。正因如此,2005年落地实施的股权分置改革,被业内认为是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大手术”。股改破除了阻碍市场发展的重要制度瓶颈,中国股市的肌体得以迅速发育。

中国证券市场创立初期,社会各方对于股份制以及资本市场功能与定位的认识还不统一。为避免引发“私有化”“国有资产流失”等争议,国有企业改制上市采取了“存量不动、增量上市”的差异化制度安排,把上市股份划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公众股,并规定国有股、法人股暂不流通。这种安排即被称为“股权分置”。

股权分置为国有企业上市创造了条件,为证券市场发展提供了探索空间。但随着新股上市发行不断增多,股权分置引发的股权割裂问题日益突出。由于非流通国有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利益不对等,导致上市公司大股东对于股票二级市场表现漠不关心;而流通股本相对较小也造成股市投机性强,严重扭曲了证券市场定价机制。

截至2004年底,境内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达4543亿股,占总股本的近三分之二。股权分置问题悬而未决,也造成市场连续数年表现低迷。“股市规模和实体经济规模严重不匹配,证券市场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微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这样评价当时的中国股市。

值此关键时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决策部署,证监会党委形成了“尽快恢复市场信心、调整市场发展政策、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国务院发布的“国九条”更是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尊重市场规律,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