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21年

6月26日

查看其他日期

哪些公司适合市值管理?

2021-06-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桂浩明

近期,少数上市公司大股东以市值管理之名操纵股价的行为被曝光以后,引起了市场的关注。监管部门对此明确表示,要严厉打击这种“伪市值管理”,还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运行环境。而与此同时,上市公司怎样规范地进行必要而合理的市值管理,也成为当前市场上受人关注的话题。

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综合治理的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各种依规合法的运作,将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更为充分地揭示给广大投资者,从而引导股价向合理的方向运行,使之能够相对客观、准确地反映公司的价值。广义而言,上市公司召开业绩发布会、委托专业机构撰写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回购股份,以及大股东自愿延长限售股的锁定期、在二级市场增持等,都属于市值管理的范畴。当然,最根本的市值管理,还在于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国内证券市场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开始提出市值管理。这主要是因为国有股东在其股权可以流通后,纷纷引入了市值考核的要求,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但是市值管理究竟如何做,特别是怎样让市值管理与炒作股价划清界限,一直是有关方面所特别关注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市值管理是必要的,但也不是万能的,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对于一些生产经营正常,能够持续盈利并向股东分配红利,但市净率小于1,也就是净资产高于总市值的上市公司而言,市值管理是其维护股权结构稳定、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事实上,现在沪深股市中这样的上市公司并不少,特别是大金融板块中的银行股,有相当数量的股价处于“破净”状态。虽然在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情况出现有其客观原因,也是当今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一种选择,但毕竟不能认为是一种正常的状态,并且会对相关上市公司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譬如“破净”就加大了公司的再融资难度,对其补充资本金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显然,这类公司就很有必要制定市值管理的规划,多管齐下,在更多引入长线资金的基础上,努力提振各方面投资者的信心,并且可以考虑在股权结构、年度分配等方面,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有人计算过,如果那些大盘蓝筹股的市净率都回到1以上,上证指数在现有基础上就能够上涨15%左右。显然这方面市值管理的成功,不仅有利于个股,也会促动整个大盘的良性运行。

不过,现实中那些破净的蓝筹股进行市值管理的并不多,相反有些股价并不便宜的上市公司,却很乐意进行市值管理,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进一步推高股价,便于大股东减持。此类市值管理,就是监管层眼中的伪市值管理,其核心不是为了揭示公司的内在价值,而是操纵股价谋私。显然,市场应该对这种所谓的市值管理大声说“不”,作为投资者,也应该自觉抵制这种炒作股价的行为。

就中国股市而言,客观上存在开展市值管理的空间,但这方面的具体操作又是高难度的,要真正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需要市场各界共同作出努力。

(作者系资深市场研究分析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