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21年

8月28日

查看其他日期

把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的着力点

2021-08-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王 勇

8月23日,央行行长易纲在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时强调,要继续做好跨周期设计,衔接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信贷工作,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要坚持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此前,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笔者认为,只要加大了上述领域的支持力度,就把准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的着力点。

长期以来,银行信贷资源是金融资源的重中之重。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只有把有限的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到符合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产业以及薄弱行业,才能实现金融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又是金融资源能否实现高效配置的重要影响因素。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业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部门,其创新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银保监会最新发布的2021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47.6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8万亿元,同比增速29.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6%,较上季末下降0.05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今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强实体经济金融服务,信贷资产结构比较合理,资产质量基本稳定。但也要看到,我国金融业经营理念、市场结构、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特别表现在直接融资比重偏低,三农、小微企业的金融资源配置不够。这些金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既成为制约我国金融运行效率提升以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短板和痛点,在实践中也容易诱发或产生一系列金融风险。所以,不论是出于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还是基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考量,都要求继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需要根据当前宏观经济时局变化继续做好跨周期设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国内总供给总需求基本稳定。短期看,当前的PPI走高大概率是阶段性的,未来有望趋于回落。中长期看,我国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但同时也应看到,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所以,做好金融资源配置结构的跨周期设计,就要求根据形势变化和市场需求,精准设计激励相容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一方面,对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出台的金融政策要适时适度调整,做好政策接续;另一方面,对于需要长期支持的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直达实体经济的信贷长效机制,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其着力点仍在于加大对科技创新、三农、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疫情防控领域的支持力度。其中,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配置的着力点是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体系,畅通科创企业的市场融资渠道,促进其生命周期融资链的无缝衔接。特别是要持续推进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制度创新;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设立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支持、引导投资机构聚焦科技型企业,持续加大创新成果尚在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投入力度。

金融资源向“三农”配置的着力点是,围绕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金融资源倾斜、强化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融资保障等八个重点领域,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充分发挥信贷、债券、股权、期货、保险等金融子市场的合力,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金融资源向小微企业配置的着力点是,结合小微企业所处行业、经营模式、发展阶段,做好客户细分,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创新,设计金融服务方案,让金融服务更契合小微企业需求。还需要开展“减费让利、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专项活动,持续做好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

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配置的着力点是,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要建立符合绿色项目融资特点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绿色领域,还要更好地发挥碳交易服务、风险管理、市场定价功能,为应对气候变化、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金融资源向疫情防控配置的着力点是,精准把握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对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医用物资、群众生活必需品生产、销售、运输和城市公共服务等领域重点保供、保障企业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医疗、餐饮、文旅、酒店、商贸、交通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精准做好金融服务;对列为中高风险区域、实施封控封闭管理区域及其邻近区域,积极采取金融帮扶措施,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区域加快恢复正常经济活动。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银行业研究与诊断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