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21年

12月11日

查看其他日期

应建立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021-12-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骆振心

随着能源电力供应保障的加强,电力短缺的局面正在逐步缓解。回过头来分析这次全国性电力紧张的原因,除了能源结构上存在的短板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两高”项目的无序扩张,导致了电力需求的急剧上升,大大超出了电力的供应能力。为了避免重走资源消耗粗放发展的老路,应建立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经济的绿色发展搭建起制度的基础框架。

从公开渠道反映的情况看,在严格的环保督察和能耗“双控”限制下,地方上马“两高”项目的冲动仍然较大。比如,某省在未完成“十三五”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的情况下,今年水泥熟料等高耗能行业有12个在建项目,产能高达1734万吨,是“十三五”增量的2.9倍。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能耗限制政策的出台力度,并且对项目环评的执行也较为严格。地方“两高”项目之所以会再次大规模上马,主要原因有多个方面: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供需错配。疫情全球大流行让一些世界性生产基地的生产突然中断,而市场需求仍然存在,从而推高了钢铁、有色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电解铝。电解铝的最大成本是电,属于典型的高能耗产业,东南亚是电解铝的重要生产基地,由于遭受疫情重创大面积停产后,伦铝的价格连续上涨。在铝价格节节攀升的巨大诱惑下,国内不少地方也开始积极上马电解铝项目。二是地方经济发展存在路径依赖,打破锁定效应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新形势下,要降低单位产出的能耗,不能再走过去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式发展老路,必须要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而不少地方的产业结构依然过“重”,产业转型升级艰难,在爬坡过坎阶段遇到阻力后,习惯于延续扩大产能的老办法。三是在管理上还存在问题,能耗双控的计划与项目规划之间的衔接不够精准,导致部分项目上马存在短期性和盲目性,甚至还有一些项目是未批先建,游离在政策监管之外。

针对“两高”项目回潮,中央有关部委迅速采取了有力措施,对不符合政策的项目依规采取停工、停产整改等措施。在强力行政调控下,“两高”项目正在得到有效遏制,不会减慢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进程。由于地方政府的政策目标是多重的,在某些阶段可能还会出现相互矛盾,需要加强统筹平衡。当前各地经济运行仍面临一定压力,然而无论是稳定社会就业,还是保障民生事业都需要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速,因此稳增长是重中之重,但是稳增长并不意味着恢复落后产能,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根本的办法是培育新的经济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通过对冲来保持转换过程平稳,确保经济不失速。

近年来,在广泛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有关部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成立碳交易市场等,通过经济制度安排,运用激励手段来改变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积极的成效。今后,这些举措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展,围绕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增强政策的系统性,为经济绿色发展搭建起制度的基础框架。

一是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对生态产品进行合理的定价,把生态产品市场引入到经济体系中来,给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增加生态成本,让提供生态产品的地区和企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收益,从而改变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

二是把生态和环境保护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拓展财政横向和纵向的转移支付体系,最大范围覆盖到全国各地区。对原生态产品,应以保护和提升价值为导向;对衍生生态产品,要通过财政补助、绿色金融、税收减免等多种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大力推进生态产品开发交易。

三是加快推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试点,总结好经验,并逐步在全国推广。GEP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可以有效评估地方环境保护的效果,从而更有利于把生态产品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

四是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靠科技创新。各地方政府发展科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在于组织重大科技力量,依托国家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体系,对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领域进行联合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作用,集中力量实现更高效的研发。同时,各地方政府还要创新产业政策,把科技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元素,引导地方根据各自禀赋和优势,在主导产业上加快科技创新,不断改进基础材料、生产工艺、产业技术,围绕产业链做深、做精,提高企业在价值链上的位置。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财经分析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