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22年

2月19日

查看其他日期

更好地发挥AMC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

2022-02-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志前

□张志前

近日,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聚焦不良资产处置主业、助力化解金融风险相关政策措施。此举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加快风险资产和机构的处置和化解,同时也为处在十字路口的金融AMC(资产管理公司)指明了发展方向。

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和建立现代金融体系而诞生的特殊资产处置机构。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剥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1999年,经过国务院批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之后,通过两次大规模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四大资产公司累计收购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近3万亿元,极大地减轻了国有银行的历史包袱,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不断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实现了轻装上阵。之后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改制重组上市,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大型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功不可没。

实际上,成立专门的不良资产处置公司也是国际上重整问题金融机构的通行做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性的金融管制放松,很多国家的金融体系都遭遇了不良资产的困扰,为了有效化解银行体系巨额的不良资产风险,很多国家都成立了专门的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即通常所说的“好银行+坏银行”模式。一般由银行先单独成立一个专门的子公司,再将母银行的不良资产转让给这家子公司,由其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和处置。母银行由于将不良资产转移出去,就成为了资产优良的“好银行”,而接收了不良资产的公司则成为“坏银行”,也就是金融不良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这样的操作实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目标。

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不同于正常的优质资产,需要专业的知识和专门的方法和手段。实际上,不良资产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劣质资产,只不过是与账面价值存在差距。有些资产在某些地方是不良资产,通过重组整合到其他地方,就有可能变成优良资产。而这正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存在的价值所在。在政策性剥离之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积极探索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专业化处置,一些不良资产通过托管、并购、债权转股权、破产重组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和重新配置,实现了起死回生,重新焕发了生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实践证明,由专门机构处置金融风险资产是可行和有效的。

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搭建了覆盖全国的机构,建立了完善的体制和机制,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在原先设定的十年存续期结束之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并没有关闭,与此同时,各地还成立了数十家地方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风险依然存在,甚至在个别地方和特定时期还会继续累积,防控和化解不良资产带来的风险依然是金融业的重要任务,仍然需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挥其专业优势和独特作用。正是基于此,在2020年底,监管部门又批准设立第五家全国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金融形势,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挥作用提供了难得历史性机遇。我国金融机构的不良率虽然并不高,但是绝对量较大,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实际上,金融风险往往是在经济繁荣时累积,在经济下行时暴露。虽然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总体可控,但一些金融机构的不良率已经出现上升趋势,个别中小机构现在的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去年以来伴随着房地产行业调控,个别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会逐渐显现。房地产和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处置,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系统性风险,危及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安全运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只有回归本源,发挥优势,聚焦主责主业才能赢得更好的未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也曾探索过多元化经营,虽然也取得了一些发展成果,但是在偏离了不良资产管理主业之后,都未能得到市场和监管机构的认可,有的公司在开展业务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不良项目,比如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教训就很值得深刻反省。为此,从2019年开始,监管部门就多次发文,要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回归本源,发挥不良资产处置核心功能,积极投身于当前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中小银行风险化解和资本补充、托管救助高风险机构等重大金融风险处置的各项攻坚任务。

相信在这次座谈会之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会进一步瘦身健体,聚焦主责主业,在未来的金融风险处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际上,去年以来已有资产管理公司开始介入个别房企风险的化解工作,在恒大集团风险化解委员会中,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高管也赫然在列。近期,监管部门可能将会为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化解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除收购处置风险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剥离的不良资产之外,在中小金融机构的破产重整、夹层投资、过桥融资、阶段性持股、债转股等方面也将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系中国建投研究院研究员、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