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率先探索
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新高地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海关关长 高融昆
◎记者 陈梦娜 ○编辑 王晓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围绕探索打造高水平开放新高地、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服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高质量落地实施、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畅谈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上证报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表述,结合上海的情况,您如何理解?
高融昆: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近年来,中央不断赋予上海浦东引领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长三角一体化等一系列重大政策,都在持续强化上海的开放优势,要求上海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代表国家更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这些“硬骨头”“重担子”都与海关工作高度相关。特别是疫情期间,上海作为世界最大口岸,在国际国内经贸往来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
下一步,上海海关将坚持以浦东引领区建设为核心牵引,全力服务上海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落实落地,以高水平的制度供给,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率先探索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充分支持国内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增创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持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上证报记者:对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您有哪些建议?
高融昆:总体来看,当前国际供应链收缩明显,呈现本土化、分散化和区域化趋势,我国国际供应链不稳、不强、不安全的风险凸显。
因此,我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要全面评估、妥善应对,多措并举努力构筑后疫情时代国际供应链安全体系,牢牢掌控国际供应链的安全生命线。具体包括,充分发挥中国大市场的“引力场”效应,推动经济和产业高度融合、全球深度一体化,充分利用RCEP等自贸协定,谋求区域供应链相对稳定,并积极研究制定国家供应链安全规划,为我国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立安全可控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
上证报记者:浦东引领区和临港新片区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海关出台了不少新政,效果如何?下一步将如何深化?
高融昆:上海海关全程参与并全力争取了浦东引领区海关监管相关政策措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和海关总署下发的《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实施意见》,这两份重量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凝结了上海海关长期以来深度参与浦东开发开放的经验和智慧。
2021年,上海市外贸进出口规模突破4万亿元。其中,浦东引领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3万亿元,占上海全市外贸总额近六成。
下一步,上海海关将以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全国唯一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双特”政策为核心,持续深化制度供给,强化改革集成,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及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探索在浦东引领区率先构建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进出境制度环境,为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开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区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领域、战略产业进一步打开发展空间、奠定竞争优势,助力打造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服务上海乃至全国外贸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证报记者:《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上海来说影响如何?上海海关后续将如何做好政策对接?
高融昆:RCEP实施首两个月,上海海关受理RCEP享惠进口报关单及签发出口原产地证涉及的总货值达到40亿元。其中,累计实现RCEP进口关税减让已破2000万元。
根据前期调研,因各国间缔结了大量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形成了复杂但彼此不能互通的FTA网络,部分企业没有完全充分地利用优惠政策。据2020年海关统计数据,我国现有优惠贸易协定和安排总体利用率为82%,即有约五分之一的进口可享惠报关单未享惠,存在继续提升的潜力和空间。
与FTA相比较,RCEP 整合建立了统一的规则,提升了利用协定的便利性,特别是采用了原产地累积规则,将自贸区域看成一个整体,显著降低了享惠门槛。
下一步,上海海关将积极引导企业更好地利用RCEP优惠政策,探索推动企业在运营中建立高效的原产地管理机制,将原产地规则纳入企业的生产管理,根据原产地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中间品供应商,助力企业优化国际产业链布局、深化区域产业链合作,更好服务RCEP高质量落地实施,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战略纵深和回旋空间,支持相关企业借助RCEP整合亚太地区区域价值链,向全球价值链的头部攀升。
上证报记者:对于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海海关有哪些举措?对于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今年将怎么做?
高融昆:海关作为中央垂管单位,在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具有先行先试的先天优势。近三年来,上海海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顺应要素自由流动、顺应市场主体需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先后两轮推进实施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举措,104项任务均取得阶段性进展,初步实现了区域内货物监管、保税监管、执法服务、风险防控、打击走私五个“一体化”,联动接卸、企业集团保税监管等改革举措均取得良好成效。
其中,作为支持长三角港口群建设举措之一,“联动接卸”改革获得了众多企业的良好口碑。我们与长三角兄弟海关于2020年11月起在洋山港和太仓港之间创新“联动接卸”监管新模式,引导企业“陆改水”。据相关企业测算,新模式运输时间减少了一半,进出口每标箱分别可节约物流成本200元和400元。
上证报记者:目前上海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建设如何?上海海关在数字化转型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高融昆:2018年上海海关与中远海运、上港集团三方启动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建设。历经4年多的努力,平台已初步建成“数据基础层—数据整合层—应用运行层—融合展示层”的4层架构,以及由风控模型集群、供应链安全评估两个核心功能和N个应用项目构成的“2+N”应用格局。
通过各类风险防控模型,上海海关已查处并立案伪瞒报等走私刑事案件11起,案值1.5亿元,涉税1300万元。同时,已有1500余家企业的2.2万条供应链通过安全评估,先后54万批次货物实现自动快放。可以说,海关监管安全与便利的有机统一迈向更高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依托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分别于2020年、2021年构建临港新片区、外高桥保税区两个大数据管理子平台,应用大数据的理念、制度和方法,实现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准入风险和区内管理风险的一体防控,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支撑高水平制度供给,有力构建安全、高效的进出境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