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周桐宇: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打造科创共同体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 周桐宇
◎记者 林淙 ○编辑 吴正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些针对企业发展的政策,切实回应了市场各行各业关注的问题。作为市场主体的一员,我们对未来企业经营充满信心!”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周桐宇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关切企业发展,聚焦科技创新,今年全国两会,周桐宇围绕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建言献策。
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中转化
科技成果在市场化落地前的“孵化期”应该如何创新?在周桐宇看来,目前制约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成果的因素包括科技激励机制仍不够完善、科技成果的成熟度不足等。
为保证科技成果能够在企业中有效转化,周桐宇认为,下一阶段应当建立起以科创企业和科创园区载体为核心、以市场为主要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尤其是要加大科创园区载体作为孵化器对于各类中小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有效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落地应用。
具体而言,首先应加大政府政策的引导力度,在研发和市场两端起到桥梁作用。由政府部门搭建平台,依靠科创园的孵化作用,使科创成果让企业敢用且积极地用;同时,政府应倡导高校与科创载体(科创经营企业)之间展开产学研方面的深入交流与对接,完善具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其次,需强化市场经济观念。周桐宇建议,作为科技成果的供应方,科研人员在相应项目立项前应展开更加详细的市场调研工作,进一步明确企业及市场的基本需求,引导科研人员从重论文、轻应用理念中脱离出来;高校内部的科研机构,要建立或推举出专门部门或人员来与科创载体之间进行沟通,从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作为受益企业和科技创新载体,对于转化成果实际产生的市场效果,也要在第一时间反馈给科研院校,以便有效调整科研的主要方向。
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
随着中国的城镇化率超过60%,区域一体化加速让我国从单一向大城市集中走向区域协同发展。在此背景下,周桐宇提出,“要加强区域协同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依托创新链提升产业链,更有效地发挥科创园区运营主体,做大区域‘经济蛋糕’,推动经济共同发展。”
“区域协同发展归根结底是以‘创新精神’完善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周桐宇表示,应发挥“科创园区”运营主体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灵活优势,促进“末端”活力。
对此,周桐宇建议,可鼓励不同区域的科创园互相“结对子”,打造完整产业链。各级科创园可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结合区域间科创园“结对子”合作共建等政策措施,结合各自的定位和优势,以创新为驱动,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经济发展高地。
与此同时,周桐宇呼吁,须加快统筹在“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产业转移承接地之间的利益分享机制,消除“隐形藩篱”。周桐宇进一步表示,应加快推进建立区域内成本共担的利益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协调机制,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探索建立区域内互利共赢的税收利益分享机制和征管协调机制。
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周桐宇表示,后疫情时期,要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对此,她建议从信贷风险补偿、货币政策工具和监管容忍度方面加大政策力度。
一是强化财政金融政策互动分险。周桐宇建议,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要协调联动,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领域的信贷风险补偿力度,完善政策性担保、再担保体系,发展信用保证保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降低融资成本。
二是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作用。周桐宇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操作力度,强化政策工具执行情况的督导评估,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入。
三是择机降低存款基准利率。周桐宇建议,在兼顾储户利益的同时,择机降低存款基准利率,破除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的瓶颈。
四是适度提升监管容忍度。周桐宇建议,进一步提升对不良贷款率等指标的监管容忍度,推动细化尽职免责措施并有效落实,打消金融机构尤其是基层支行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