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董事长张懿宸:监管规范、促进发展两手并重
推动私募股权市场蓬勃发展
|
◎记者 马嘉悦 ○编辑 张亦文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董事长张懿宸表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已成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推动力量,应始终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两手并重,为行业设置好“红绿灯”,明确规则,划出底线,着力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张懿宸认为,私募股权基金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权益资本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局。具体来看,2021年中国社融规模增量为31.35万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24万亿元,占比约4%,可见权益资本在企业外部融资中的稀缺。另据有关机构统计,2021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表现活跃,募投总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投资规模约1.42万亿元,已超同期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表明近年来私募股权基金在向企业提供权益资本融资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张懿宸还表示,中小微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经营不确定性较高、无形资产占比高、融资需求呈现阶段性特征等特点,不利于其通过银行或资本市场标准化产品直接获得融资支持。私募股权基金通过投资于实体经济中最具创新和成长潜力的中小微企业,使股权资本更加主动地触及并服务于广大中小微企业,丰富了资本市场直接投融资体系与功能,使金融体系真正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成为可能。
不过,在张懿宸看来,目前私募股权市场发展还面临一定挑战。他直言:“私募股权市场近年来马太效应显著,募资结构两极化的趋势愈演愈烈。一方面,单支规模过百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大型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和基建基金纷纷组建;另一方面,单基金募集规模连续下降,规模不足1亿元的基金约占总数量的56.7%,募集规模只占总规模的6.7%,机构募资成本普遍上升,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而且,目前私募股权市场仍缺少真正的长钱,‘募资难’是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行业面临的长期挑战。”
基于此,张懿宸具体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一是研究将私募股权基金逐步纳入企业年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可选择有条件的地区,挑选符合资格的优质基金管理人开展先行先试。
二是对保险机构现行考核机制进行调整,对险资投资股权投资基金适用更符合市场特性的考核办法,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一级市场投资收益会计核算标准,从实质上解决当期收益考核等与产品特性、投资周期不匹配导致的险资配置股权投资基金的操作难题和顾虑。此外,建议研究进一步简化投后报备流程,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
三是结合商业银行法修订,研究出台支持性政策,鼓励银行及理财子公司通过产品创新等方式,逐步扩大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选择范围,建立可持续出资机制。
张懿宸还表示,2020年底以来,证监会相继批复同意北京和上海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标志着VC/PE行业翘首以盼的S基金(二手份额基金)交易平台终于面世。与此同时,对已投底层资产的估值缺乏统一标准、买卖双方市场需求暂未形成规模、无法及时获取有效信息、中介机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都是当前痛点。此外,政府引导基金份额转让时如何定价、是否需要进场、是否需要评估、是否可能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也有待明确。
对此,张懿宸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统筹研究上述问题,不断拓宽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渠道,促进金融与产业资本实现循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