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老年”也许是一个被虚构的概念——读《更好的老年:关于老年经济,你必须知道的新理念》

2022-06-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更好的老年:关于老年经济,
  你必须知道的新理念》
  (美) 约瑟夫·库格林 著
  杜 鹏 等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1月出版

“老年”也许是一个被虚构的概念

——读《更好的老年:关于老年经济,你必须知道的新理念》

◎徐瑾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对于老,这是文艺的想象,在现实中,变老可不是一件浪漫的事。老,在大众眼中往往意味着身体机能和智力出现衰退,与此相伴的还有抗拒新鲜事物,消费能力下降。

人们习惯于对老人作出偏负面的设定,对老人的衣食住行设计也往往由此出发。也正因如此,很多养老院往往建在僻静的地方,老年人似乎是一群需要被隔离的人群。事实上,我们诸多对老年人的印象,都是被社会建构的,其中带有不少偏见。《更好的老年:关于老年经济,你必须知道的新理念》一书,针对这些错误的传统观念,提出不少新理念,其核心在于“老年是虚构的”,是一种大众的错觉。

这听起来好像有点荒诞,但作者之所以敢于这么说,也确实有资本。本书的作者约瑟夫·库格林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老年实验室创始主任,也是美国著名的老年问题研究专家。他长期为不少公司和组织提供咨询,也曾被《华尔街日报》评为“改变退休的十二人”。

正是基于在学界业界的研究与经验,库格林没有囿于成见去研究老年,而是不断刷新老年的定义,探索成为老人意味着什么,老年人到底需要什么?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历史角度梳理了有关老年的概念,并结合当下流行观念与案例给出新的解释。

那么,真实世界的老年究竟是什么?作者认为,长寿是一种礼物而不是负担。他甚至提出,从个人层面,变老是一件幸运的事。从国家层面,这个说法也成立,即国家的兴旺繁荣一定会出现老年人口不断增加。放眼全球,老龄化其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老龄化是技术进步、教育以及富裕结成的“长寿果实”。老年消费者,如今已成为一个实力惊人的消费群体,他们除了规模巨大,还积累了大量财富,并且他们的需求日渐增加。

作者认为,我们现在对老年的观点,除了部分生物学基础,其实多数是一个半世纪的产物。其中,不少老年观念往往是基于短期目的而创造出来,也就是说,医学上对于老年人的定义可能已发生变化,但是社会对于老年人的定义还没有变。在过去,这些观点可能有其合理性,但是到了今天,不少观点甚至已经变得很危险,因为它不仅限制了人们的行动,也使得企业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真实需求。换言之,现在人们看待老年的观点,不少都与现实不符。

比如,退休这个概念最早源自19世纪下半叶的养老金计划,而退休年龄的门槛之所以定在65岁,是因为养老金是德国首相俾斯麦为了对抗左翼的举措,他本人的年龄当时刚好就是65岁。至于养老保险在美国的落地,固然其中有人道主义因素,但很大助力在于小罗斯福总统希望让老年人完全退休,以便为年轻人让出工作机会。

作者在书中提出不少观点,都有历史和数据支撑,那么为什么大家对老年人群体还是长期报以各种偏见?这可能首先缘于自认知框架的锚定。作者举例,就像一扇大门打不开,也许你会觉得开门的人很傻,如果天天都这样,那么你也许应该推测一下,是不是那扇门有问题。衰老这回事也是一样的道理。作者发现,很多企业对衰老这扇门又推又拉,甚至直接无视门的存在,撞上去变得鼻青脸肿。其实问题不在于企业,而在于我们对于衰老的定义,衰老被社会认为是定时炸弹一样的危机,其实衰老是一个社会成员健康并且远离危险的自然结果。

因此,更新老年概念,正视老年群体的需求,不仅对社会来说意味着更新,对商业来说,也意味着潜在的机会。世界上最典型的老龄化国家是日本,据说日本政府从1963年开始跟踪记录百岁老人,在那一年共发现了153个百岁老人,但是到了2016年,日本100岁或以上的公民数量已经上升至约6.5万人,预计到2040年,这一群体将达到30万人。今天,日本的百岁老人,已经不是媒体焦点,更不用说还有大量身体健康的80岁或者90岁老人还在工作。

日本的情况也许代表着未来的全球图景。据皮尤公司的调查显示,早在2008年,即使超过75岁的老年人,也只有35%觉得自己老了。到了今天,这一比例其实还会变化。因此,当大多数公司将产品定义成为老年人生产时,也许就已经失去了大部分市场,而能够赢得老年消费者的产品,也许恰恰是那种看起来不是针对老年市场而开发的产品。因为多数老年人并不认为自己是老人。最典型案例是食品公司嘉宝,这家公司曾经计划推出老年食品,却一直没有取得成功。原因很简单,老年人情愿去买类似的婴儿食品,也不愿意去买老年食品,因为买老年食品这种行为,意味着对自身和外界都承认自己老了。

未来的老年人,不是今天很多人想象中抗拒创新,并且对技术无感的人。他们本身就是和互联网成长起来一代人,因此他们对于产品的要求不会降低,反而会更挑剔,对老年人产品的设计,应该充分共情。遗憾的是,在很多产品设计中,不仅不理解老年人的思维,而且充斥着直男思维,对于女性考虑不足,这恰恰是很多企业隐蔽的命门。敏锐的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反其道而行之,取得不错的效果。比如,以生产拉风的摩托车著称的哈雷公司,不仅员工平均年龄已经超过50,而且已经开始采用降低座椅高度等手法,让年纪大的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更乐于骑摩托车。

人口的变化,不是短期走势,而长期趋势,与其逃避或者批判,不如正视老龄化这一事实,提前做好准备,找到老年经济背后的老年机遇。事实上,老年经济并非暗淡无光,恰恰具备了欣欣向荣的前景,也许未来与老年人相关的产业都将成为朝阳产业。根据预测,到2050年前后,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5亿左右,超过总人口的1/3。如何应对这一棘手问题,需要智慧,更需要思想的迭代,在这方面,这本书,无疑是一味清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