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 书评  查看版面PDF

企业家决策类似于科学家的发现——读《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

2022-09-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
  张维迎 著
  海南出版社
  2022年6月出版

◎夏学杰

理解市场的关键是理解企业家精神,而理解企业家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的“无知”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理解知识的本质。张维迎的新书《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主要关注四个问题:真实世界里企业家如何做决策?为什么主流经济学里没有企业家?企业家做什么?什么样的制度生态最有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他在本书的“引论”中写道:“我研究企业家,是为了改变人们的观念,改进企业家的生存环境;是希望通过呼吁政府进行更深入的改革,让我们的产权制度、法律环境、文化氛围变得更有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更有利于企业家创业和创新。”

企业家决策不同于科学决策

美国苹果公司在2007年和2010年先后推出了iPhone和iPad。苹果公司考虑将第一代iPhone处理器的生产委托给英特尔公司。乔布斯找到英特尔公司,开出的价格是每枚处理器10美元,除此之外不给一分钱。英特尔公司测算的结果是,根据这个开价,要确保多少产量才能赢利,取决于iPhone的销量。英特尔团队认为,为iPhone开发处理器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每枚才卖10美元,肯定是一笔赔本的买卖,不值得做。于是,英特尔回绝了苹果提出的交易。苹果转向三星电子。三星由此迅速壮大,仅用了三年时间,在晶圆代工行业的排名就从第10位跃升到第3位,并开发出自己的智能手机,成为苹果的竞争对手。事实证明,英特尔当时对成本和销售的预测是错误的。iPhone手机的生产量竟达到英特尔团队所预期的百倍之多。

作者在书中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说明企业家决策不是科学决策。经济学和管理学中讲的决策,是科学决策,不是企业家决策。科学决策基于数据和计算,给定数据,最优选择是唯一的。企业家决策基于直觉、想象力和判断,同样的数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象力和判断,选择大不一样。因此,科学决策能形成共识,有标准答案,企业家决策是非共识的,没有标准答案。

企业家决策不是满足约束条件下求解,而是改变约束条件,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企业家不以利润为唯一目标,企业家有超越利润的目标。作者认为,大数据无疑比过去的样本数据和局部数据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因而有助于更精确地计算风险事件的概率分布,从而降低风险。但是,大数据对VC、PE投资决策几乎没有什么帮助,因为创业和创新面临的是不确定性,没有数据可以告诉你一个创新成功的概率是多少。比如,大数据没有办法预测为什么等离子电视和背投电视没能竞争过液晶电视,也没有办法告诉我们为什么易趣败给了淘宝,来往败给了微信,优步在中国市场上败给了滴滴。真实世界里除了风险,还有不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需要每个人的自主性,需要企业家精神。如果我们误以为我们的世界只是充满了风险,试图用应对风险的办法应对不确定性,结果一定是对人类创造力的扼杀。

企业家决策取决于软知识

企业家和管理者之间有什么差别?作者表示,简单来说就是他们制定决策所基于的知识不太一样。企业家决策主要靠软知识,管理者决策主要靠硬知识。经济学和大部分管理学里讨论的决策都是基于硬知识的决策:给定目标和可选手段,如何选择特定的手段满足给定的目标。这里的目标和手段都是可以明确描述的,甚至是可以量化的。作者认为,这跟真正的企业家决策相距甚远。真正的企业家决策不是选择给定手段满足给定目标,而是积极地和创造性地寻找新的目标和手段。企业家精神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感知、判断新目标和新手段能力方面的高低。换句话说,管理者是使用工具,企业家是创造工具;管理者是实现目标,企业家是创造目标。

从决策的角度讲,如果手段和目标是给定的,并且是相同的,那么在同样的数据下,所有理性人都会作出相同的选择。就像学生考试,给定条件,每道题目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如果你给出的答案跟别人不一样,或者是你错了,或者是别人错了。但企业家在做决策时,即便拥有同样的数据和硬知识,不同人作出的选择也不完全一样,你不能说谁对谁错,甚至多数人觉得对的,反而是错的。因为企业家决策不仅取决于数据、硬知识,更依赖于软知识,即个人对市场前景、技术前景和资源可获得性的想象力、感知与判断力,而判断力不是计算出来的,企业家决策类似于科学家的发现。

正如哈耶克所指出的,市场是知识的创造、发现和应用过程,而知识在本质上是分散的、主观的、难于集中使用的,也是有限的。这就是我们需要企业家的原因。企业家精神是市场有效、有序运行和不断演化的关键。

市场最重要的功能是推动技术进步

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的主要功能是配置稀缺资源,假定资源、技术和偏好给定,然后根据目标去选择手段。作者认为市场最重要的功能不是配置资源,而是改变资源,用新技术、新产品、新组织形式来改变资源的可用程度,甚至获得全新的资源。这些改变就是创新,社会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家创新带来的。

简单地讲,市场是通过两个渠道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一是推动技术进步;二是提高配置效率。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理论关注的是资源配置效率。但事实上,技术进步是第一位的,配置资源是第二位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仅仅是配置资源,一旦达到均衡状态,经济就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循环运转,不会有任何增长。这就是熊彼特定义的循环流转经济或米塞斯说的均匀轮转经济。人类持续而显著的经济增长只是过去200多年的事情,这200多年里我们的所有进步主要不是来自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而是来自不断创造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资源。

比如,石油现在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资源,但是在19世纪中期之前,石油并不是什么资源,而是被视为一种废物。人们在打水井或者盐井时经常碰到原油,它是一种令人尴尬的副产品,可能污染水和盐。后来人们发现石油可以燃烧,蒸馏后还可从中提炼出煤油。煤油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照明需求。这样,石油就变成了资源。但在提炼煤油之后,剩下的副产品是汽油和重油,这些东西成了需要处理的垃圾。后来人类发明了汽车,发现汽油可以做内燃机的燃料,汽油才成了资源。重油也曾经令人尴尬,但也逐步变成了燃料油。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关于企业家职能的观点。企业家的职能包括套利和创新两个方面。所谓套利,就是在给定技术的情况下,找到赚钱的机会,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创新是通过创造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式、新的资源,把生产可行性边界往外推。他把这个观点写进了2015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这是第一次将企业家精神系统地写进经济学教科书。

谁投资比投资多少更重要

目前经济学家理解经济增长一般会使用两种理论:一是新古典增长理论,也就是从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来理解经济增长;二是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从总需求的变化解释经济增长。作者表示,这些理论都忽略了企业家的作用。其实,谁投资比投资多少更重要。

作者提出了“斯密-熊彼特增长模型”。亚当·斯密提出市场规模决定分工,分工决定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决定经济发展,形成外圈的循环。但这个循环需要企业家推动。作者把熊彼特强调的企业家精神放在中心位置,因为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企业家。市场是企业家发现和创造的;新的分工和产业是企业家创造的;技术进步更是企业家创新的结果;如何把新的收入变成新的市场,也要靠企业家。

作者表示,强调企业家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过分。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没有企业家精神,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经济,不可能有真正的进步。但主流经济学理论中没有企业家的身影。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本身,就排除了企业家,因为它假定这个世界是确定的。在确定的世界,每个人都一样聪明,无所不知,所有的决策都可以通过计算完成,经济总是处于均衡状态,没有利润,也没有亏损,所以不需要任何人对未来作出具有想象力的判断,自然也就不需要企业家精神。但在真实世界里,未来是不确定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不知道,技术怎么变化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需要想象力,需要敏锐的判断力、远见和气魄,而这种想象力、判断力、远见和气魄,就是企业家精神。

传统经济学对理性人之假设与现实的脱节,是显而易见的。不同于主流经济学中的市场均衡假设,在作者看来,经济学中的市场是不确定的、变动的,市场决策不是既定约束条件下的求解,而是改变约束条件本身,并由此将企业家置于市场理论中的核心地位。这不是存在于理论中的经济学,而是真实市场下的经济学。本书对于人们认识经济学理论、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等问题,颇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