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22年

12月2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上接95版)

2022-12-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95版)

回复:

(一)截止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前十名预付款项、预收款项或合同负债对象名称、与公司关联关系、双方交易背景、交易内容、最近两年一期交易金额、期末预付应收款项余额

1、截止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预付账款余额前十名情况

单位:万元

注:截至2022年9月30日、2021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除新疆建咨中亿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外,公司与上表中其他交易对方的应收账款余额均为0。截至2022年9月30日、2021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公司对新疆建咨中亿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0、0.04万元、328.49万元。

2、截止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余额前十名情况

单位:万元

注1: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合同负债余额总额为192,312.22万元、预收账款余额总额为415.33万元,预收账款余额显著低于合同负债余额,故选取合同负债余额前十进行列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2021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公司对上表中交易对方预收账款的余额均为0。

注2:截至2022年9月30日、2021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除江苏龙品天下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外,公司与上表中其他交易对方的应收账款余额均为0。截至2022年9月30日、2021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公司对江苏龙品天下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235.55万元、0、0。

(二)支付前述预付款项或收取有关款项的原因,以及有关交易是否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形

公司通过多多平台向客户发布和销售各种工业原材料及产品。注册用户可以通过多多平台下订单并支付部分定金,公司根据对下游客户订单需求的产品种类及数量的归集,向上游供应商发出采购订单;为锁定货源、保障货物供给,公司会向上游供应商支付一定的预付款项。进而,上述集采流程中,会形成公司从下游客户收取的预收款项以及向上游供应商支付的预付款项。综上,有关交易不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形。

问题五、上述媒体报道称,2021年公司员工人均创收能力远胜于其他相关互联网企业,达3653万元/人,子公司宁波粮和油多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人均创收6.25亿元,员工人数增长与营业收入增长不相匹配。请公司核实并披露截至2022年三季报,公司及旗下子公司的员工人数、人均创收情况,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对比情况,公司员工人数增长与营业收入增长的匹配性及商业合理性。

回复:

(一)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及旗下子公司的员工人数、人均创收情况,以及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对比情况

1、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及旗下子公司的员工人数、人均创收情况

注1:公司多多平台采取前台运营、中台技术、后台保障架构,国联云中台技术团队,集团财务、人力资源、总办、设计中心等后台保障团队主要人员在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招阳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国联全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该部分人员也是多多平台的支撑。

注2:公司2021年末员工人数1,019人,其中社保人员930人,新入职39人,实习43人,退休返聘7人。2022年三季度末员工人数为1,181人,其中社保人员1,126人,新入职12人,实习33人,退休返聘10人。

粮油多多主体公司设在宁波,但目前团队员工主要在北京,为解决社保问题,粮油多多设立了北京分公司,因此人员主要在宁波粮油北京分公司。2020年底宁波粮油社保人数4人,宁波粮油北京分公司总人数24人,其中社保22人,新入职2人,粮油多多员工人数为28人。2021年底宁波粮油社保人数5人,宁波粮油北京分公司总人数54人,其中社保49人,实习3人,新入职2人,粮油多多员工人数为59人。2021年年度营收25亿元,人均创收4,277.75万元,处于行业正常水平。

2、公司及同行业其他公司人均创收对比

2022年上半年度及2021年度,公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人均创收情况对比如下:

(二)公司员工人数增长与营业收入增长的匹配性及商业合理性

公司员工人数随业务的快速发展而持续增加(包括内部结构调整),与营业收入增长相匹配,与可比公司情况相吻合。其商业合理性如下:

1、员工结构性调整:主要在于公司各业务板块的结构性变化。随着公司多多电商业务的快速发展,国联资源网的成熟期,以及技术研发工作的需求,公司基于成本优化、经验优化和管理优化原则,积极推动内部人员的结构转化。公司在以国联资源网会员业务为主阶段,销售人员较多,业务靠人力推动,此业务进入瓶颈期后,公司积极进行人员调整,一方面精简淘汰老业务员工,另一方面大量调整人员到多多团队。从而出现2019年前员工人数增加不明显情况,实际内部变化较大。

2、公司人员自2018年至2022年9月30日持续增加,从666人增至1,181人;其人员结构变化如下:

(1)人员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多多电商平台运营人员(含采购商务、销售客服、信息技术等)从2018年的162人增加到2022年9月30日的725人;国联资源网团队人数从2018年363人减少到2022年9月30日的190人。由于多多电商已快速成为公司主要业务板块,而国联资源网业务板块现阶段稳定发展、成长有限,因此,公司积极调整内部人员结构,其中多数人员为公司从国联资源网内部调整至多多电商,以满足多多电商持续高速增长的团队需要;

(2)研发人员从2018年的98人增至2022年9月30日的327人,主要原因为满足多多电商快速发展的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需要。

3、多多电商主要基于互联网平台运营,有别于传统销售型业务,其采、销、技术服务、推广、客服等围绕互联网平台紧密不可分,是业务发展的共同驱动力。随着公司业务结构的变化,多多电商已成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板块,其运营人员,包括采购人员(随着多多电商自营品类的不断增加,采购工作日益重要)、销售人员和提供技术支撑服务的研发人员都在较快增长,其趋势与收入增长是一致的。从总体销售人员的变化角度,主要是多多电商和国联资源网的结构性变化所致。从多多电商的获客途径上,其客户和供应商更多来源于公司国联资源网信息服务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客户对公司具备较高的初始信任度,因此客户邀约和推广无需新增大量地推人员。

4、B端的工业品原材料市场区别于C端的消费品市场,是一个精准流量逻辑的市场,针对的上下游企业客户群体数量有限,企业之间熟识程度也更高,因此容易形成口碑传播效应,加之公司长期深耕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需要投入较多的营销人员,拉新和转化成本较低。

多多电商集合采购的服务模式对下游客户价值相对明确,即为客户降低采购成本,因此更易形成口碑传播,从而降低对人员销售和维护工作费用的需求。

5、多多电商基于互联网平台运营,充分运用互联网工具开展全网推广,线下地推工作较少,因此不需要铺设大量销售团队人员。尤其在2020年,疫情影响在客观上更加推动了企业采销的线上化和数字化,公司积极开展的工业品直播带货、行业专家直播等方式,拓新效果明显,而线上营销所需的人力规模远低于地推和线下会议工作。

6、由本题第(一)问中回复内容可知,公司的人均创收水平处于合理区间,仍低于欧冶云商和上海钢联旗下的钢银电商,公司员工人数增长与营业收入增长相匹配,不存在人均创收畸高的情形。

公司披露的信息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刊登的公告为准,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2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