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 两会特别报道  查看版面PDF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逐步建立完善
我国产业链政策体系和政策形成机制

2023-03-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韩宋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适应全球产业链竞争和产业链现代化要求,应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现代化产业链。

“当今全球经济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已经步入到产业链竞争时代。”黄群慧表示。

因此,黄群慧认为,要保证产业体系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产业链必须具有很强的韧性,具体可以从要素、企业、产业和生态四个层面入手:

从要素层面来说,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围绕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卡脖子”薄弱环节,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现高端芯片、操作系统、新材料、重大装备领域的核心技术率先突破。

从企业层面来看,要加快培育链主企业和关键节点控制企业,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企业主导产业链,通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掌控产业链关键节点。

从产业层面来说,要制定实施有效的产业链政策,提高链主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的备份能力,提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调配套能力,降低全链条的交易成本。

从生态层面来看,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产业链生态,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黄群慧提到,我国还缺少针对产业链问题的常态化、综合性、动态分析监控和政策制定机制。

他认为,产业链政策与产业政策不同,更需要跨产业的信息支撑、跨部门的有效合作、对上下游企业供求关系的动态把握。因此,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分析研判机制和产业政策制定机制并不太适用于产业链。

具体做法上,黄群慧建议,在对产业链分类梳理的基础上,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尤其是链主企业和平台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联动,解决好政务大数据各自为政、“数据孤岛”、数据保密等问题,建立针对各类产业链的常态化信息收集反馈、综合分析处理机制,从而及时、动态、准确地把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存状态和供求关系变化情况。

“要形成定期的、常态化的产业链政策会商协调、分析研判机制,逐步建立完善我国产业链政策体系和政策形成机制。”黄群慧表示,产业链政策要坚持完善营商环境、降低交易成本、维护产业安全、畅通经济循环的基本定位,要有利于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