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星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卓福民:抓住资本市场拐点 聚焦科创驱动战略
| ||
|
◎记者 汪友若
由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浙商证券联合主办的“春风唤雨 聚势而生——第61届中国资本市场高级研讨会暨上证春季所长论坛”4月14日在浙江湖州举行。源星资本创始人兼董事长卓福民作题为《抓住资本市场拐点,聚焦科创驱动战略》的演讲。
卓福民从自身从业经历出发,分享了他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解。在他看来,中国股票市场发展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90到2005年,改革先锋阶段。从上海和深圳进行股份制试点改革到起草《证券交易所暂行规定》再到中国第一部公司法立法,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一系列从无到有的变革。
第二个阶段是2005到2019年,在这一阶段资本市场的功能发生了转变,即国企突围。2005年市场掀起了国有资产证券化的浪潮,从2011年到2015年,上海90%的市属国有企业都进行了证券化。
第三个阶段是2019年至今,即科创驱动。2019年发生了一件标志性事件——科创板设立并试点注册制,这是中国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的重大突破。
随着科创板和注册制的推出,一批集成电路半导体企业登陆科创板,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中芯国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01年上实控股作为第一批投资人,曾以1.8亿美元占了中芯国际17%的股份,成为当时的第一大股东,我也是首届中芯国际董事会成员。”卓福民介绍。
卓福民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创驱动不是简单的事情,如中芯国际已经是行业龙头,但与台积电相比,其技术和规模仍有一段差距,仍然需要抓住关键技术持之以恒地创新。”
卓福民还举了联影医疗的例子,联影医疗在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上的目标“不是求生,而是求胜——不满足于以低质低价产品在中低端市场分一杯羹,而是心怀与国际一流试比肩的信仰和勇气”,这种竞争站位不仅难能可贵,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提倡。
在卓福民看来,通过科创驱动,中国资本市场有三个潜在发展空间。
第一是结构的调整空间。美股2007年前十大市值公司还是以能源、金融等公司为主,到了2022年前十大市值公司变成了新经济企业主导。反观A股,2007年前十大市值公司是银行、“两桶油”、电信公司,2022年除了宁德时代、贵州茅台,其他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如果A股前十大公司新经济公司占到一半甚至80%,中国股票市场就能真正落实科创驱动战略。”卓福民说。
第二是市值的增长空间。资本市场有一个指标叫证券化率,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经济体的股票市场市值占GDP的比重。到去年为止,中国市场的证券化率大约是65%到68%,美国市场最近若干年来始终维持在200%以上。卓福民表示,如果中国市场的证券化率能够有所提升,股票市场的增长极有想象空间,同时也能发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第三是私募股权投资(PE/VC)的成长空间。卓福民认为,中国目前PE/VC总量占GDP的比重约为11.15%,而美国这一数字为25.89%。如果私募股权投资能够进一步发展,将更多资金投往科创类企业,资本市场实现科创驱动的动力也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