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 要闻  查看版面PDF

专家在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上表示:我国主要经济数据边际改善 应在全球金融治理中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战略

2023-09-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宁吉喆:针对市场预期不稳、波动下滑的状态,进一步落实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等要求,继续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

尚福林: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发挥好金融的作用。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金融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加强区域内跨境金融合作,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三是要完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持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金融管理能力

◎记者 张琼斯

聚焦宏观经济走势、金融对外开放、全球金融治理等议题,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第十五届)会议于9月16日召开。与会人士认为,我国主要经济数据边际改善,只要扬长补短、发挥优势、增强弱项,预计能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要增强自身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稳妥有序推进金融业双向开放,并在全球金融治理中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战略。

预计能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

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了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在论坛上表示,从主要经济数据看,我国工业、服务业、消费等主要指标边际改善。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运行面临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风险隐患较多等矛盾和挑战,必须巩固已有成果,有针对性地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宁吉喆表示,要巩固民营企业生产回升态势,支持平台企业重整旗鼓,推动房地产市场继续修复,促进资本市场逐步回暖,并引导市场景气水平持续改善。他建议,针对市场预期不稳、波动下滑的状态,进一步落实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等要求,继续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

宁吉喆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只要扬长补短、发挥优势、增强弱项,坚持以高水平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为动力,调动一切稳定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调动一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预计能够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

稳妥有序推进金融业双向开放

“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经过40多年的不懈探索,整体实现了‘四个走向’。”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在会上说,即准入管理由“正面清单”走向“负面清单”,开放机制由“单向引入”走向“双向开放”,国际合作由“积极参与”走向“主动治理”,区域开放由“多点探索”走向“全面突破”。

我国金融开放仍然面临挑战。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列举了三个方面:地缘政治风险对全球金融稳定构成威胁,全球金融周期呈下行态势,以及国际金融治理体系面临挑战。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要增强战略定力,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尚福林表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发挥好金融的作用。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金融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加强区域内跨境金融合作,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三是要完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持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金融管理能力。

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在短期内遭受了一定冲击。尚福林认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要进一步对标国际最佳实践和规则,稳妥有序地推进制度型金融业双向开放,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更好地利用国际和国内两大市场,充分发挥两种资源的优势,提高国际经济循环的质量和效率,服务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为应对外部金融冲击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在全球金融治理中找准自身定位

与会人士还就全球金融治理及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探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何平表示,现有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不可持续,目前美元汇率的高度也不可持续。

何平认为,目前美元汇率的高度也不可持续。美元作为全球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必然会存在汇率高估,也就是汇率高于购买力水平。美国扩张货币,带来高通胀,而美元却不断升值,这是一种短期的、不可持续的“货币魔术”。长期来看,美元汇率存在巨大的贬值压力,这可能会给全球带来系统性风险。

“中国未来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必须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战略。”何平建议,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评级机构、支付结算体系等;中国需要通过已经设立的丝路基金、金砖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引导全球资本流动,提高资本流动效率;人民币也可以成为多元化的全球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尚福林认为,完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是确保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他建议,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讨论和合作,构建国际金融安全网,确保面对金融风险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和资源来应对;深入研究数字化时代下的金融风险特点,适应数字化技术发展需要;统筹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构建协同高效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机制,在追求金融创新和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在全球新变局下,应该如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建议,进一步推动中国大宗商品现货、期货交易的本币计价和结算;在离岸和在岸市场加大向外国机构投资者提供高质量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的力度,比如更多提供国债、金融债以及东部省份的省级地方债等;在RCEP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区域推广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把产业链重构、培育人民币真实需求、推广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三者融合,慢慢降低对SWIFT系统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