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版 市场  查看版面PDF

2023年

11月10日

查看其他日期

证监会将全流程促进私募基金规范运作

2023-11-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版)

据悉,为严把私募基金领域准入关,相关部门主要从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形成准入把控合力:

在市场主体登记环节,证监会加强与地方政府协作,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其他金融监管部门等联合对申请机构及高管人员诚信信息等综合研判,规范机构名称与经营范围,防止有不良记录、明显不具备专业能力的机构和个人“浑水摸鱼”,对专业诚信的私募机构给予展业便利。同时,会同地方政府加强对新注册机构申请管理人登记的监测,督导尽快纳入监管,对长时间未办理管理人登记的机构加强清理,消除非法展业空间。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已经采取了这个做法,起到了有效过滤劣质机构、遏制机构数量无序增长的作用,行业机构质量显著提高。”一位私募人士说。

在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环节,基金业协会不断完善登记备案政策,严把行业入口关,修订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及配套指引,进一步细化登记备案要求,明确展业规范。

今年7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公布。记者获悉,为落实《条例》,目前证监会正全面修订《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制定配套规范性文件,从股东、实控人、高管及机构展业条件等方面,明确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准入门槛和持续性规范要求,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划定监管底线,全流程促进私募基金规范运作。

申毅投资CEO申毅认为,完善的监管框架能够优化私募基金整体生态,提高私募基金行业声誉,为私募基金发展营造规范有序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包括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有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促进私募基金健康发展。

严厉打击“伪私募”

坚决出清异常经营“僵尸机构”

严厉打击“伪私募”是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私募基金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风险问题:一些机构打着“私募基金”旗号从事名股实债、资金池、侵占挪用基金财产、自融自用、备小募大和备少募多等违法违规行为;一些机构不具备基本的专业能力和展业条件,沦为“僵尸机构”;更有甚者,有机构蓄意利用登记备案的“外衣”,行非法集资之实。

业内人士表示,这些“伪私募”背离私募基金行业本源,违法违规经营,有的规模大、涉众广,制约行业健康发展,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严重损害行业形象。

为打击“伪私募”,证监会加强了与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协作,建立部际联动央地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情况通报。在非现场监测发现线索基础上,发挥证监会专业能力与地方政府基层组织资源优势,有效扩大排查覆盖面,合力整治“伪私募”,净化行业生态。

同时,证监会将继续坚持从严监管打击,依法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并保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对有意愿、有条件、能整改的给机会,引导积极自救、改过自新;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线索;对于异常经营“僵尸机构”坚决出清。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会同有关方面共检查核查9000余家机构,处理处罚近1400家机构和责任人员,移送非法集资等涉嫌犯罪线索近250家,基金业协会注销2万余家“空壳”“失联”、不具备展业条件、严重违规的私募机构。

业内普遍认为,持续整治“伪私募”,清除行业害群之马,能够为优质私募机构发展腾挪发展空间,也给行业立规矩、划底线,引导行业机构聚焦主业和投资本源,提高规范运作水平,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

将深入开展金交所、“伪金交所”整治

近年来,依托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 (下称“联席会议”)机制,证监会会同有关部门,督导各地深入推进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金交所)专项整治。金交所数量、业务规模均大幅压降,无序扩张势头得到遏制,风险趋于收敛。

随着整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部分融资主体转向“伪金交所”,由其对非标债务融资产品登记备案,向社会发行募资。

“这些‘伪金交所’未经国家有权部门依法许可,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是非法金融机构,损害了投资者合法权益。”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联席会议已部署推动开展“伪金交所”整治,各地履行属地职责,强化源头治理,防止新增风险,有序化解存量风险,强化警示教育,目前全国多个地区已发布关于“伪金交所”的风险提示。

据悉,下一步,联席会议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强化部际联动、央地协同,巩固金交所整治工作成果,深入推进金交所处置;督导各地持续清理“伪金交所”,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稳妥推进“伪金交所”机构和业务有序出清。

此外,证监会依法严厉整治非法荐股、场外配资等“无照驾驶”行为,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证监会累计摸排移送涉非案件线索1500余件,出具性质认定意见521件,支持公安机关成功侦破“中金在线”非法荐股、“撮合网”股票配资等一大批典型涉非案件。每年5月开展全国防非宣传月活动,累计覆盖20亿人次,有效提高投资者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今年上半年,与中央网信办共同开展非法证券活动网上信息内容专项治理,清理处置非法荐股信息77万条、自媒体账号18万个,股市黑嘴信息7万条、自媒体账号10万个,假冒仿冒证券经营机构及人员信息2万条、自媒体账号1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