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产业链协同 多领域企业加码低碳转型
◎记者 王文嫣
6月6日,全国首次低碳虚拟电厂精准响应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成功实施。通过实时监测电力碳排因子动态变化,在清洁能源发电低谷时引导用户少用高碳电,在清洁能源发电高峰时引导用户多用低碳电,推进区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这是国网上海电力公司等单位最新呈现的节能降碳方案。
记者从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下称“碳博会”)获悉,能源、化工、IT服务等企业持续加码,通过强化产业链之间的协同效应,不断推出节能降碳解决方案。
能源央企交出低碳经济新答卷
“虚拟电厂并不是一座实体的发电厂,而是一个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将分散在各地的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储能系统、智能家电等分布式能源资源进行聚合和协调优化的集成系统。虚拟电厂将这些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形成一个可调度、可控制的能源聚合体。”国网上海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在临港新片区首次实施的低碳虚拟电厂精准响应,通过向相关方面发出邀约,在新能源出力较低的时候削减负荷,在新能源发电量较高的时候对新型储能装置进行充电操作,从而实现最大化消纳本地清洁能源的目标。
作为国内最主要的能源基础设施施工企业,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能建”)连续两年在碳博会上设立展台,展示公司在多个领域的能源转型及节能降碳成果。
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表示,未来能源绿色低碳综合利用产业将朝着“交融、数智、联通”三大趋势发展,中国能建将系统打造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新材料“四新”能建。其中,在全力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方面,将重点推动落地一批具有行业引领示范效应的大基地项目,形成独具优势、被市场广泛认可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在着力打造综合储能方面,将大力发展压缩空气储能,积极稳妥推进电化学储能,探索重力储能的可行路径,将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打造成“能建名片”。
地方国企加快构筑零碳新场景
在本届碳博会上,上海电气展示了沙戈荒大基地、海上能源大基地、立体式零碳产业园区三大核心应用场景。上海电气工作人员表示,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也是上海电气降碳攻关的重点场景。凭借在传统能源装备领域的丰富积累以及在新能源领域的前瞻布局,上海电气还发布了风储氢网四大“双碳”新品。具体包括全球最大容量的16兆瓦低频海上风电机组、目前全球最大单体容量的500千瓦/2兆瓦时钒铁液流电池、单槽产氢量覆盖1000—3000标准立方米/小时的“Z”系列碱性电解槽、25Mvar高惯量飞调组合集成化装备等。
申能集团旗下申能股份在本次碳博会上展示了多个“光伏+”新场景应用案例。据申能股份相关负责人介绍,申能集团与上海机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申能股份相继在上海浦东机场P4长时停车库、虹桥机场南泵站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机场布局绿色可再生能源。在建及待建项目合计容量约为26.7兆瓦,全容量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将达2600万度,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超1万吨。申能股份因地制宜优化光伏系统设计方案,目前还在上海60所学校,4万多平方米屋顶上安装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基本形成了“光伏+学校”场景规模化应用。
申能集团董事长黄迪南表示,申能集团将把企业发展与上海市发展大局、城市产业转型紧密结合起来,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保障超大型城市能源供应安全、助力能源强国建设上作出更大贡献。
多领域企业联合创新
在全球化工企业巴斯夫的展台,记者看到了运动品牌李宁的标志。巴斯夫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巴斯夫和李宁携手共创项目,合作开发了全热塑性聚氨酯概念鞋。该鞋款完全由巴斯夫Elastollan TPU材料制成,最后可实现100%回收。
“运动鞋、一次性纸杯等消费品,往往使用多种不同材料,很难被分离,因此难以进行回收。巴斯夫在打造节能降碳解决方案时,认识到要联合产业链上下游重要企业,从生产环节就充分考虑如何进行产品回收。”上述负责人表示,在本届碳博会上,巴斯夫还将与金光纸业、都佰城集团、湖南立乐科技等企业联合倡议并发起“零碳循环纸杯先行者联盟”,共同推广一次性纸杯的可循环利用。
记者还在展会上看到,网宿科技旗下液冷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商绿色云图,与国产算力领军企业华鲲振宇、专业浸没式液冷氟化液提供商浙江诺亚携手,依托各自优势,共同打造一体化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还原数据中心的真实液冷应用场景,共同推动绿色算力发展。此次三方联合创新,实现了从GPU、服务器、IT环境到冷却液全链路核心技术的“国产化”,为产业共创液冷生态圈作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