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 基金·一周  查看版面PDF

多只产品募集失利 指数赛道资金态度泾渭分明

2024-12-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朱妍

随着近日又一只指数增强基金募集失败,今年以来“倒在起点”的指数基金增加至4只,募集延期的也超30只。在指数基金爆发式增长的2024年,“资金冷暖”愈发分明。业内人士认为,指数赛道已经成为一些基金公司眼中的“围城”,没分享到发展红利的想入场,在场内混战的“拼”得辛苦。

资金态度泾渭分明

临近年末,沪上一家基金公司发行的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增强产品宣告募集失败。公告显示,截至11月29日募集期满,该基金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因此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除上述指数增强基金外,今年以来还有3只指数基金募集失败,包括汇添富国证粮食产业ETF、富国中证全指软件ETF、农银汇理MSCI中国A股气候变化指数。

与此同时,募集期延长的指数基金也不在少数。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今年以来超30只ETF及其联接基金募集延期,比如鹏华中证全指公用事业ETF、华宝中证800红利低波动ETF等。

“自中证A500系列基金横空出世以来,基金公司争相布局,规模扩展较快。虽然相较于主动型基金,工具化的指数基金更易发行,但远不如中证A500系列‘吸金’。”有基金公司人士说,近期指数基金快速扩容由中证A500系列产品领头,指数基金的“资金冷暖”态势格外分明。

以股票型ETF为例,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10月以来上市的中证A500ETF规模已经超过2200亿元,而其他同时期上市的股票型ETF,规模仅33.7亿元;在10月以来新成立的场外股票型指数基金中(不含ETF联接基金),非中证A500系列的产品募集规模为40.9亿元。

京东金融数据显示,自10月该平台上线首只中证A500场外基金后,中证A500相关产品的保有规模持续扩大,截至12月10日,该平台的中证A500系列产品区间申购量已居A股宽基类产品之首。

指数赛道“围城”

“指数市场像一个‘围城’,进去了难,不进去也难。”一位业内人士感慨道。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认为,今年以来,指数基金总规模爆发式增长,从市场角度来看,随着市场有效性的提高,主动管理产品获取超额收益越来越难,而指数产品因其风格稳定、持仓透明和低费用等优势,吸引了许多的资金。

不进则退,发力指数基金已成为多数基金公司的战略选择。“我们公司历来是发力主动型产品,并没有在指数类产品方面进行系统、人力布局,所以今年只能看着同行‘吃肉’。时至年末,离完成营销KPI还很远。”一位中小基金公司人士说,他不止一次想过,如果公司有指数基金产品,或许今年的营销工作就能容易一些。

今年以来,不少中小基金公司也开始发力指数赛道。比如融通、中金等基金公司近日获得第三批中证A500ETF的批文。

身在其中的人才明白指数赛道有多“卷”。以ETF为例,兴业基金指数投资团队人士认为,现在各家基金公司主要比拼产品创设、首发规模、流动性保障、渠道维护、市场推广等,这些对于基金公司现有的业务能力、资源甚至股东背景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名副其实的“高端玩家俱乐部”。

“预计国内的ETF行业会演化出更加类似于互联网行业的特征,即通过广泛的传播来提升客群数量,同时围绕提升转化率和降低运营成本两者来实现盈利。”该团队人士说。

对于ETF存量规模较小的中小基金公司而言,该团队人士认为,单是ETF产品的“入场券”,如硬件、渠道、人力等,通常情况下,都需要公司投入少则一年多则数年的业务资源,而要实现盈利,用时会更长。因此,整体来看,在毫无产品基础和业务经验的情况下,中小基金公司的赢面不大。

部分具有一定量化布局的基金公司也尝试着发展场外指数增强赛道,但是要做大做强,依然面临较大困难。一家中小基金公司指数基金经理表示,指数增强产品做得好确实能吸金,但这类产品由于有主动管理的部分,推广的难度高,投资者对其业绩要求也会高于纯指数基金,因此业绩认证期更长,假设ETF是3个月,那么指数增强可能是3年。

“最近行业内都在比拼中证A500系列,中小基金公司与大公司的资源禀赋没有可比性,这波指数基金发展不能被潮流裹挟着前行,还是要做好战略布局、走差异化的路线,产品布局上也找些小众赛道,稳扎稳打地迎接指数化投资大时代的来临。”该基金经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