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年终报道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谈股论金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特别报道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2008 12 3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三大战略转型凸显中国经济新拐点
    明年将有10亿人缺粮
    高管们眼中的市场价值几何?
    外汇储备减少背后另有原因
    企业盈利硬着陆风险初步显现
    痛定思痛 楼市先得找回方向感
    真正启动社会消费其实很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高管们眼中的市场价值几何?
    2008年12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倪小林
      ⊙倪小林

      

      让投资人有信心,需要市场各方共同努力。可近日关乎信心问题的人不是投资人,而是那些身在市场的企业高管们。可要是目前的行情成为一些企业高管“胜利大逃亡”的机会,证券市场信心将会受到更大的挫折。

      市场交易不分时间和交易者的身份,是市场自身平衡的重要条件,也可以说投资人任何时候减持股份变现都是正常的。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结论。在实际运行中,投资人的身份不同,因时因地变现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将截然不同。最近,A股市场几百家企业高管套现,引发新一轮减持风,引起市场各方的注意。这对于原本脆弱的市场无疑雪上加霜,连续下跌与这些高管不断套现行为直接有关。

      眼下拼打在证券市场的高管们,并非都是唯小利是图,说是变现唯小利,只因市场从6000点跌到不到2000点变现的实际收益一目了然。笔者以为,高管变现不仅值得注意,还要认真分析。从目前变现企业结构看,变现的小企业多于大企业,民企多于国企。其中有两种情况是高管变现的直接原因,一是从好的方面看,企业要生存,可资金捉襟见肘,迫不得已变现;一是对于市场未来缺乏信心,对于企业的未来同样缺乏自信,因而设法会尽快变现。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可以理解,这需要地方政府去发现哪些是有潜力而资金紧缺的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尽快动用金融手段扶持其度过“严寒的冬天”。

      不过从目前市场反映出来的高管套现信息看,相当多的企业恐怕不属于第一种情况。最近,国资委不断要求大股东增持和企业自救,说明也有一些国企高管对于12月变现离场同样有着难以言表的滋味。

      尽管如此,企业应对危机和困难的态度依然因企业而异,从中不难观察出企业高管应对眼前危机的心理素质的差异和分化。面对全球性通缩和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采取的战略是主动迎战危机,千方百计渡难关,不断寻找新的生存发展机会。其中有知名的民营企业,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他们已经摸索出种种过冬方法。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种是积极主动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把危机看成企业发展的机遇,顺应市场变化,寻找新的生长点。第二种是利用危机出现的暂时市场滞缓时机,加快企业的产品的升级换代和转型。第三种是加大企业内部管理和结构调整,已准备迎接经济转好,企业实力更上一层楼。还有一种是逆势思维,在投资不景气的时候,抓紧并购和投资成本下降的时机,在市场寻找合适项目以期扩大自己的市场。

      以上不管哪一种应对危机的办法,在此刻都是增加企业信用和得分的。投资人在市场投资,绝对不会对于企业的行为视而不见。他们与前面贸然套现的企业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企业价值之不同。

      一个企业的市场价值,是由企业靠信用打造的。那些急于为套现而套现的企业高管们,市场只能认为他们眼里的市场价值是贬值的,这不过是企业未来的缩影而已。没有挺过冬天的勇气,没有渡过危机的办法,企业谈何长久生存和价值呢?俗话说磨难方显英雄本色,危机同样能考验出谁是好企业和谁是属于将被市场淘汰的企业。最近,国资委负责人李荣融的一段话值得注意:国资委一直坚定不移地维护股市稳定,大股东和小股东有共同利益,没有小股东支持,也就没有大股东地位。他要求通过央企大股东的带动作用,相信能促进股市市值尽快回升。这一段话表明,危机中增强市场信心是需要企业对自身和市场有着清醒判断的。

      倘若企业自身对市场都信心不足,谈何让投资人增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