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财经海外
  • 6:财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调查·市场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先别急着“骂”高盛
  • 靠什么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目标
  • 单靠存量扩张
    银行依然还是跛脚
  • 金融大鳄涉嫌做空欧元
  • 通缩怪圈缠绕日本
  • 高估通胀威胁缺乏事实依据
  •  
    2010年3月5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先别急着“骂”高盛
    靠什么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目标
    单靠存量扩张
    银行依然还是跛脚
    金融大鳄涉嫌做空欧元
    通缩怪圈缠绕日本
    高估通胀威胁缺乏事实依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通缩怪圈缠绕日本
    2010-03-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鸿斌

      陈鸿斌

      一个幽灵,通货紧缩的幽灵,正在日本上空徘徊。为了应对通缩,日本政府可说是招数出尽,可就是不见效。

      仅以百货商店的销售额为例。近年来,日本的大型百货商店接二连三关门歇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极大的阴影。截至去年11月底,日本的百货商店总面积已减少至663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3%。门店一共还有271家,1年之间又消失了9家。在百货商店处于顶点时期的2000年,其总面积曾达716万平方米,门店多达308家。最早进入上海的伊势丹淮海路店,也于前年年底关门打烊,黯然告退。至于百货商店的全年总营业额,1991年曾高达97131亿日元,而去年已迅猛下滑至65842亿日元,为24年来的新低,下跌幅度是自有该统计以来最大的。去年超市的销售额也比前年减少4.3%,创下21年来的新低。就连餐饮业也出现了下跌趋势。

      住房和汽车这两大消费主力更是愁云密布。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去年新开工的住房仅为78.4万套,比前年锐减27.9%,创下了45年来的新低。至于汽车,去年日本国内仅售出460万辆,这是31年来首次跌入500万关口。

      市场疲软,产品销不动,唯一的对策只能是降价。这势必造成企业效益下降,于是企业就只能裁减员工或是减少正式员工而多聘临时工,这样可以减少开支。而工薪阶层收入下降,当然就只能捂紧钱包,尽量减少开支。如此自然导致整个社会消费下滑,这又会推动物价走低。如此恶性循环,多年来使得日本经济如吴牛喘月,步履维艰。

      去年11月20日,日本副首相代表政府正式表态:经济正在逐步进入通缩局面。同一天发表的每月例行经济报告,也在相隔39个月之后再度承认,日本经济出现了通缩。连经合组织也希望日本政府能有效应对通缩,因为日本如果不能走出通缩阴影,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负面作用。日本政府将皮球踢给日本央行,希望央行能出台有效的应对措施,但央行对通缩也根本没有什么锦囊妙计、独门秘籍。

      通缩何以会再度在日本作祟,原因很简单:日本经济结构仍以外需为主。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就提出了一份“前川报告”,呼吁大力调整日本经济结构。因为当时日本的出口产品像洪水一般,涌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出口产品的激增,当然激化了日本与美国之间的经济摩擦,两国之间的各种贸易战此起彼伏。美国利用其超级大国的地位,不断向日本施加压力,要求日本采取自我限制措施,否则就通过“超级301条款”予以制裁。考虑到如此依赖出口将难以为继,以原日本央行行长前川春男为首,成立了一个“促进国际协调、调整日本经济结构研究会”。经过研究会成员的共同努力,1986年4月向其时的中曾根首相提交了报告,提出要扩大内需,开放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推动日本经济可持续发展。24年过去了,但日本经济调整结构仍然未能破题,以致今天还深陷通缩泥淖难以自拔。

      日本早已实现了将全体国民纳入养老保险体系,医疗和失业等保险也相当完善。住房和教育当然是消费者的两大支出项目,但这两大块基本上处于稳定水平。从收入水平来看,日本的房价还不至于产生大量“房奴”。那么,日本人又何以不肯痛痛快快地消费呢?

      每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不过内容有所不同而已。40多年来,日本经济虽然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但日本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并不那么理想,相反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对未来是看淡的。如今,日本是全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65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重已达22.8%,遥遥领先于所有其他发达国家,并且还在不断攀升。由于老年人所占的比重急剧升高,政府的养老开支也势必水涨船高。这笔费用并非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目前在工作的人们提供的。既然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的比例如此失调,那么逐步降低养老金水平就不可避免,一再降低医疗保险的负担比重就势在必行。今后还会降到什么程度,谁都心里没底。再说如今的日本早已不再实行终身雇佣制,即便是骨干企业的员工,也随时可能被裁减。未雨绸缪,为确保今后尤其是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下降,消费者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尽可能地多存钱。

      由于日本政府多年来在破解老龄化难题上始终没有什么亮点,日本人的后顾之忧当然也就有增无减。既然无法解决这一主要社会问题,那么任何应对通缩的政策措施,无疑都是治标不治本。过去日本还能通过增加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但如今日本的高工资使得其出口产品竞争力大减,不期而至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雪上加霜。

      看来,日本人还得继续忍受通缩的煎熬。(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信息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