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观点·专栏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专版
  • 巴菲特捞球遇险记
  • 首只行业指数基金的三重属性
  • 指数基金
    投资的择时方法
  • 新兴市场魅力犹存
  • 全方位的立体4D
  • 绝知此事要躬行
  • 全球投资,行业配置至关重要
  • 量化基金:
    投资新选择
  •  
    2010年3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巴菲特捞球遇险记
    首只行业指数基金的三重属性
    指数基金
    投资的择时方法
    新兴市场魅力犹存
    全方位的立体4D
    绝知此事要躬行
    全球投资,行业配置至关重要
    量化基金:
    投资新选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指数基金
    投资的择时方法
    2010-03-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庄正

      ⊙庄正

      

      指数基金以其平均风险和平均收益的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那么普通投资者如何通过指数基金的择时买卖取得更大收益呢?

      指数化投资理论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和随机漫步理论基础上。国内运用指数基金长期投资存在难点:一方面,国内证券市场有效性不足,价格容易和价值发生较大偏差。另一方面,我国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状况波动较大,市场往往过度反应或滞后反应基本面变化。

      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下,水平较高的基金投资者择时投资指数基金不失为一种方法。

      一、价值偏差法

      价值偏差法通常运用市盈率、市净率等作为价值衡量的标准,在市场市盈率低于长期平均市盈率的时候买进,在市盈率高于长期平均市盈率的时候卖出。许多研究表明,基于基本面的价值偏差法可以战胜市场。历史上,上证综指的市盈率波动范围在10倍到60倍之间波动,长期平均在30-40倍之间。运用价值偏差法投资指数基金的投资者应该在市场市盈率低于长期平均的时候买入,而在高于长期平均的时候卖出。

      二、技术分析法

      技术分析法通常是运用平滑异动平均线(MACD)、相对强弱指标(RSI)等技术指标作为标准,在指标低于或者高于某个数值的时候买进,在指标低于或者高于某个数值的时候卖出。有研究表明,基于技术分析的方法买卖指数同样可以战胜市场。比如,以周频率的上证综合指数数据作为参考,在MACD大于0时买入指数基金,在MACD小于0时卖出指数基金,长期投资者获得的收益要明显优于完全被动投资指数的收益。

      这两种方法都简单而有效,但也需要完善和改进,比如价值偏差法可能较少考虑到系统性风险的变异,目前国内市场面临着股票全流通的考验,全流通时代市场的估值中枢必然面临着下移,30-40倍的估值中枢是否继续有效。比如技术分析法可能由于指标的灵敏度过高,导致买入和卖出的频率过高,扣除交易费用后的长期收益明显下降,等等。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指数基金择时的方法可以不断完善并改进,但一旦确认了这个方法,投资者一定要绝对苛刻的去遵守,这一点对于采用技术分析法的投资者来说尤其容易发生偏差。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现就职于好买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债券市场、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等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