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观点·专栏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专版
  • 加强询价对象管理或成新股发行改革下一抓手
  • 朱从玖详解新股发行改革五大热点问题
  • 侯外林:可考虑储架发行
    解决超募问题
  • 修订IPO和再融资办法
    有助明确发行人预期
  • 方方:发行体制改革
    节奏适度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 左红:高价发行等问题
    将通过发展解决
  •  
    2010年3月8日   按日期查找
    4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两会特别报道
    加强询价对象管理或成新股发行改革下一抓手
    朱从玖详解新股发行改革五大热点问题
    侯外林:可考虑储架发行
    解决超募问题
    修订IPO和再融资办法
    有助明确发行人预期
    方方:发行体制改革
    节奏适度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左红:高价发行等问题
    将通过发展解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朱从玖详解新股发行改革五大热点问题
    2010-03-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 衡道庆

      

      以去年6月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发布为标志,最近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实施已近9个月。如何评价改革的效果?如何认识改革推进以来出现的一些现象?昨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接受媒体采访,详细剖解了有关改革的五大问题。

      

      改革取得积极效果

      “新股定价进一步市场化”、“强调买方约束”和“重视中小投资者参与意愿”是改革的三项主要内容。朱从玖认为,发行体制改革在这些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进而推动完善了市场约束机制,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归位尽责。

      在定价市场化方面,2009年发行新股129只,对其发行价的确定“我们没有做过行政指导。”朱从玖说,“在发行改革实施之初,对于一些可能被市场认为发行价高的案例,我们提请发行人和承销商做出特别公告,提请投资者充分关注价格和市盈率情况。价格主要由发行人投资人承销商确定。”

      在加强买方约束方面,改革成效也有所显现。“如果新股上市之后有比较大的正收益,那么会驱动新股定价的水平走高;如果新股上市之后正收益不明显,甚至有的跌破发行价,会使投资人在决策是否参与新股、以何种价格参与新股时更加审慎。”

      在重视中小投资者参与意愿方面,改革顺应了我国国情,采取措施提高了网上中签率和中签户数大幅增加。据统计,2009年IPO网上平均中签率为0.59%,远高于2008年的0.11%和2007年的0.3%。

      

      重申股票定价非常复杂

      继日前接受本报等媒体采访时提出股票定价非常复杂这一观点后,朱从玖昨日予以重申。“股票定价非常复杂。”他说,不仅轻信所谓“黑马”等可以准确把握股票估值的言论非常危险,即便是以分析市场、投资市场为专业的人士,尽管经验多些,专业能力强些,知识储备多些,也只是一家之言。只有“市场会以独特的力量大浪淘沙,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会赢得声誉——这是股市的迷人之处,也是高风险所在。”因此,在对待和使用股市时,必须要关注其复杂性和高风险。

      相比二级市场,新股定价则更加复杂。这是因为,新股并未经过市场充分检验,其透明度的提升需要时间,“多角度地分析它,多角度讨论它需要时间,对公司经营特点、业绩趋势的认识也需要时间”。因此,无论跌破发行价、涨幅过大或涨幅较小,都同时会存在于新股上市后的市场表现中,更有新股在发行路演阶段就会夭折。这些,都体现出新股定价更高的复杂性。

      朱从玖提请市场各方注意,尽管市盈率是资本市场的重要指标,对于刻画和认识市场具有一定意义,“但在使用这个指标时应该清楚,不同公司之间市盈率差异非常之大。”因此,各方在认识市场、评论市场的时候,应慎用平均市盈率概念。

      

      发行价高低与否各方可自己判断

      “坦白地说,对发行价高低与否,监管部门并不具备判断能力,定价市场化也正是基于这个道理。”朱从玖认为,除监管部门外,作为中介机构的承销商尽管对新股价格可以给出参考定位,但也仅是承销商自己经过分析后参考建议。对此,发行人和投资者都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

      关于价格高低的判断,市场上不同的参与者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看法,这是市场的题中之意。“每天沪深两市有2000亿元的成交,这就意味着有2000亿元的股票被卖出,2000亿元的股票被买入。这样的一买一卖,就表明了买卖双方对股票的不同看法:一般而言,卖的人认为股价高,买的人认为股价合适。”看法的不同,才使市场有了存在和运行的理由。

      当然,在此过程中,有人担心并不具备信息、资金和分析能力优势的个人投资者权益受到损害。朱从玖的建议是,个人投资者首先要尽自己的能力来做出一定的判断;如果不能做出判断且仍希望投资,最好去寻求其认为可信的市场专业机构或人士的意见;如果找不到相信的机构和专家,建议最好不要参与市场,以规避市场风险。

      “超募”可能是伪命题

      关于超募资金的问题,朱从玖介绍了年初“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各方形成的主流观点:“超募”可能是个伪命题。

      “全球股市中并没有这样的概念。”朱从玖进一步阐述道,对发行人而言,IPO申请中所列募投项目,只是公司经营业务的一部分。任何一家首发公司,除了首发募集资金以外,主要资金都是在生产经营中早已存在的。从这个逻辑来讲,如果要求公司把首发募资限定为募投项目所限,并不是很科学的事情。

      “之所以存在募投项目和超募的概念,与我国‘新兴加转轨’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我们还沿用了不少传统体制下的审核方法,但这并不完全适应现在市场的要求。换言之,这种情况实际是告诉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发行审核机制。”

      同时,朱从玖也强调,鉴于历史上一些公司确实存在募资炒股等滥用超募资金的问题,对超募的负面效应需要引起重视。为此,首先要对超募资金加强监管,督促发行人把这部分资金用在发展主业、用在服务于股东利益最大化方面。其次,鉴于发行股本最低要达到发行后总股本的25%(大盘股为10%)这一现行要求,首发公司筹资量可能超过其即期募投需要。为解决这个问题,下一步可以考虑允许原股东在公司首发时出售一部分老股,即通过存量发行的方式予以解决。目前,这项工作还存在一定法律障碍,证监会正研究解决办法。

      

      扩容并不打压股指

      对于一些观点所称扩容可能影响大盘走势的看法,朱从玖澄清说,上海研讨会期间,有很多专业人士提供了相关研究。一些人士通过对历史上6次暂停并重启IPO的观察发现,“基本结论是暂停后市场并未因此止住下跌;重启后扩容也没能抑制住上涨的步伐。”

      另外,去年A股IPO融资近2000亿元,而上证综指相比年初上涨近70%,位居全球第七,“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证据。”一般而言,市场走势好,会有更多新股发行;市场走势弱,则有较少新股发行,因为投资者不愿买股票,发行人也难以理想价格发出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