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家嘴面馆闲谈录之一
我国资本市场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融资作为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一项主要功能。随着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努力逐步深入,应该考虑赋予资本市场更多的功能,其中,利用新型的交易工具来帮助金融机构防范并化解风险,可能是资本市场今后一段时间的主题。最近举行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传出有关稳步推进国际板和准备贷款转让市场的消息,我是在陆家嘴附近的一家拉面馆里面看到有关报道的,感觉就像自己参加了论坛一样振奋。
我相信,这两项举措对于推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推出任何一项金融创新的产品,其目的不能只是为了让需要资金在中国发展业务的国际型大企业融资,或者让需要资金周转的商业银行获得融资的便利;而是要推进一项产品,化解一项风险,帮助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从而真正体现“发展上海、服务全国”的根本宗旨。
我对上海创设国际板的期望,不仅在于帮助那些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的国际企业融资,也希望就此帮助我们找到一种让人民币形成市场化汇率机制的方法。如果我们在设立国际板的同时,运用已经存在的QFII和QDII的通道,允许机构发行基于道琼斯30种股票组合、黄金、贵金属、农产品和其他实物的ETF产品,就有可能帮助我们尽快建立一个人民币市场化交易的体系。
举例来说,如果上海国际板挂牌道琼斯30ETF,并以人民币计价交易,同时允许利用QFII和QDII的通道申购和赎回,如果出现了隔夜收盘价之间的价差,就有可能促进套利交易的产生,当然这种套利交易本身还需要商业银行提供人民币兑美元的掉期业务,或者发行权证,帮助投资人锁定价差。此外,那些在国外市场上的成熟交易品种也可以通过ETF来上海实现,同样标的物的黄金、白银和贵金属,可以由人民币计价的ETF来交易。如果出现了价差,就能够促使投资人套利,而这将极大地促进商业银行为此开发中间产品的空间。而且,为了锁定市场的时差,将来还可能需要开发出基于实物的认购或者认沽权证,这样又可以促进衍生品的交易。
我们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不能用试错的方法,也不能指望逐步有序的升值就能把我们带到合理均衡水平。因此,应该想办法让市场说出人民币的合理汇率。如果ETF的申购赎回机制可以给我们创造一个新的人民币汇率交易品种的话,那我们就向着市场化汇率迈出了第一步。毕竟,我们不能永远置身于受控制的汇率之中,总有迈出一小步的时候。对于大宗商品和指数ETF产品而言,其价格出现被操纵的可能性比较小,而且独特的ETF机制,其本身可以防范被操纵的风险。借助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平台,商业银行不仅可以给证券投资客户提供锁定套利风险的新工具,还可以将多余的头寸出售给外贸企业,这样就打通了实体经济利用资本市场锁定汇率风险的通道,可谓言近旨远,其意义远超过了在深交所或者上交所上市新品种。
我从来没有担心过国际板开通之后外企会缺乏愿意来上海上市,此时,我坐在面馆里天马行空般地猜测着那些愿意来上海国际板上市的外国企业,也许是那些急需补充资本金的金融企业,而那些真正伟大的科技创新企业,其中不少公司一直在美国主板回购本公司股票注销,并将其作为一种免税的回报股东的措施。对于这些我们特别希望招揽来上海上市的企业,他们也许根本就没有增发的愿望。这就又回到了我当时对于创业板和中小板的担心上,我认为,降低上市门槛或者放松监管措施的结果,并未能催生一批新兴的上市公司,而是更多鼓励了创始人套现。因此,我们在吸引国际板上市公司的过程中,不应仅仅注重于吸引那些名气大的企业,上海不需要吸引一些名片式的上市公司来给我们贴金。如果不注重吸引那些质地好的企业,而是提供更低的门槛,更优惠的交易便利的话,可能给国内投资人吸引来一些急于当前融资将来套现的“坏孩子”。而以我对国外上市公司的追踪了解,那些质地优良、高成长性的公司,对于上市融资和增发往往不怎么积极。
所以,我建议上海筹备国际板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其为那些在华有资金需求的大企业服务,还不如以实物和指数ETF为突破口,这样反而能够为我国经济带来许多有利的新变化,能够有力地促进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在我们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大,升值压力始终存在,对外贸易规模占GDP的比重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上海要实现王岐山副总理在推出股指期货时说过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就必须要敢于创新,用新的思路去发展资本市场,用新的产品去服务全国的经济。(作者系知名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