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要闻
  • 5:广告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理财一周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市场·观察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再谈国际货币新秩序——关于油价的猜想
  • 2011:美元震荡贬值地位更趋动摇
  • 多数城市房贷月度偿付率超警戒
  • 央企海外投资 尤须科学评价监督
  • 小QFII有大意义
  • 高市盈率发行为何能持续
  •  
    2010年12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观点·专栏
    再谈国际货币新秩序——关于油价的猜想
    2011:美元震荡贬值地位更趋动摇
    多数城市房贷月度偿付率超警戒
    央企海外投资 尤须科学评价监督
    小QFII有大意义
    高市盈率发行为何能持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再谈国际货币新秩序——关于油价的猜想
    2010-12-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洛华

      

      周洛华

      那篇展望国际货币新秩序的专栏见报后,陆续从我头顶上方扔下来几块“砖头”。不过这些“砖家”并没有砸坏我的逻辑,今天我打算拿着电焊条,把部分读者指出的前文中的缺失逻辑断链部分来一次修补,并着重讲一下以实物资产ETF作为国际货币新秩序重要组成部分的优势。

      现有国际货币体系或多或少体现了与美元挂钩的思想,欧元的改革迈出了走向与“经济增长、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挂钩的一步,但其他货币或多或少地受美元的影响,尤其是国际大宗商品的标价几乎全由美元主导。而问题在于,美元的发行机制不仅受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还受美联储的政策影响。这就有可能使得其他国家除了承受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之外,还要额外被动承受美元价值的波动。前文设计的类ETF基金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美元如果超额发行,在大家经过这场危机并见证了美国如何应对危机之后,可能不再热衷呼吁发达国家维护国际货币体系,转而考虑什么才是国际货币新秩序的基础。

      我对未来货币体系的展望,主要内容包括以贵金属、石油、农产品和碳排放权一揽子实物资产的ETF基金。我希望建立的并不是不受各国财政政策和国内政治制约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而是要让一个新体系来驱动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许多读者不关心这些,他们认为只要把握好主题投资就一样能赚钱。我承认,在资本市场,专家和懒汉的收益其实差不多。我充其量只是读者口袋里面的那枚硬币而已,即便你连续预测准确3次,也只说明你是那枚连续掷出正面的硬币。我没有弄懂的是,那些主题投资为什么这么火爆?为什么能如此热烈地受到追捧?为什么估值如此之高还有人继续推荐买入?许多朋友揶揄我的悲观,他们认为世界经济要走出危机的泥潭要靠新科技,而这些科技包括物联网、新能源、云计算等等一系列新名词。

      12年前,我还在一家高科技公司当会计,那时对什么新事物都愿意尝试一下,现在却对股市出现的一切新概念持怀疑态度。20年前,美国的长途电话费奇高无比,因而催生了各种新技术最终导致了因特网的诞生和普及。我在想,如果没有石油的暴涨,我们可能根本无法进入到新能源时代。

      很难想象油价还在每桶80美元左右徘徊的时候,世界各国就有动力去开发新能源汽车?即便有人愿意投资去建造全电动汽车,其性价比的经济性将导致这样的汽车根本无法进入市场,也无法收回成本,就如同10多年前,许多高科技公司热衷于投巨资研发所谓的“全光网”、“光交换机”等等。伟大的科学成就和低迷的现实需求之间落差太大了。因特网泡沫破灭之后,我几乎不怎么热衷于新技术革命了。

      想说服我接受那些中小板和创业板有关新能源技术的革命,就先得让我看到每桶200美元的油价,而且衍生品市场上的定价能支持市场预期油价长期稳定在200美元。那样,我才能相信能源革命开始了,我甚至相信只有那样才能解决我们今天面临的一系列货币制度的难题。

      这些难题首先表现在坎昆气候大会又遇到了重重阻力,日本或者其他发达国家可能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之后,不再有第二阶段减排承诺,而美国几乎就没有参加第一阶段的减排。对此,发展中国家可能更显得无奈。如果油价能涨到每桶200美元,那么所有节能减排的能力也许都有价值了。现在的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轨道交通和其他节能减排技术会变得有利可图了。新能源革命的推进过程其实需要一个前提:为原有能源体系提供高估值平台。

      类似的原理出现在另外的场合。多年前,我就断言,除非上海房价暴涨,否则无法治理好苏州河的黑臭。从金融学假设的交易策略看,应做空一块高价上海土地,做多苏州河沿岸低价土地,然后出钱治理,就能捕获这个对冲交易的价差。现在,高房价已帮我们治好了苏州河,我估计非得要等到高油价,才能帮我们解决好新能源问题。

      除此之外,高油价还能解决农业问题。我不太了解多哈回合的贸易谈判,也许农产品和知识产权的立场差异是谈判遇阻的主要原因。但如果油价暴涨,就会鼓励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会有转基因甘蔗和玉米的广泛种植来获取乙醇替代汽油。这样一来,就会缩减粮食种植面积,并由此不可逆转地推高粮食价格。也许现在还在争论粮食补贴问题的各国贸易谈判代表很快就会捐弃前嫌而握手言和了。粮价暴涨之后,如果还有哪个国家愿意补贴粮食出口,那其他国家可能无不欢迎这种乐施行为。而高油价将催熟碳排放交易并将碳货币纳入国际体系,由此使得相关的知识产权交易变得可行,这也将推动多哈回合中有关知识产权的谈判。所以,现在我的想象中,油价上涨将使得我们今天大部分难题迎刃而解。

      那样的话,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旧能源股和其他新能源才能构成一波牛市的上升主题。我提醒读者回忆一下我有关油价决定房价的九次论述,如果油价涨到了200美元,估计国内房价就会显著下跌。(作者系知名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