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建宁
存款准备金率在历史相对高位上又登上了另一个新台阶。
央行货币政策采用调准的形式亮相2011年,延续了去年六次调准的基调,把使用娴熟的数量型工具发挥到极致,宣告了社会流动性过度宽裕的状况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向市场传达了明确的流动性回收和缩减信号。
但是,随之而来的春节假期,是居民消费需求十分旺盛的时期,是国民经济投资、外贸、消费“三驾马车”中消费最给力的时候,央行既要贯彻既定方略,把好流动性闸门,为货币政策的平稳转型创造必要条件;又要满足居民节日消费的货币需求,给经济发展助力,让货币政策服务于消费经济的现实状况。为了在同一时期兼顾两个政策目标,央行在决策中只有把灵活性和务实性结合起来,选择调高准备金率或许是约束条件下最好的结果了。
然而,当前的沪深股市都患上了高度“过敏症状”,这几天,原本是支撑市场信心、强势上攻的金融股,也深受连累开始波动寻底,市场把对流动性趋于变动的政策敏感性演绎得淋漓尽致。那么,前瞻货币政策频繁出手的2011年,股市投资将面临哪些“危”和“机”?当前和今后还将存在哪些“忧”和“喜”?笔者经过深入思考和统计数据分析,个人以为可以概括为四大“危险”,也就是忧患之所在,更是避险的要义;四大“机会”,也就是喜悦之所在,当是趋利的含义。
先说说四大“危”和“忧”。第一,货币政策转型开始,后续将有数量和品质多种政策出台,时机和强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假设央行年度能容忍的准备金率高点在20%至22%,不是社会一般看法25%,那么这次调准后,再以每次0.5%等额幅度提高,年内调准至少还有两次,至多有六次和去年持平。假设年内通胀警戒线由3%调高到4%,若消除负利率差距为货币政策目标,则利率调节目标相应的就为4%,以目前一年期实际利率2.75%为参照,以每次加息0.25%等额幅度计算,尚存五次加息的可能性。考虑到央行会根据通胀实情和经济需要综合决策,调准和加息两种方式交替使用互为补充,或是最大的现实。因此,笔者以为,今年调准的次数会减少两次有四次,而加息的次数会增加两次有四次。第二,未来经济动量因素不足,仅靠存量推动的复苏缺乏后劲,4万亿刺激计划之后投资潜力缺乏是不争的事实,出口更大决定权在外国消费者手中,只剩下消费“独腿奔跑”勉为其难,所以调结构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第三,平均持股呈现高仓位趋势,股市上行需要增量资金驱动。在加息周期内,负利率差距在快速缩小,股市上涨只能依靠存量资金,通过板块间此消彼长的操作实现切换运动,指数空间相对有限。但如果通胀势头更猛,加息相对滞后,负利率进一步扩大,则资金基于保值的需要,会选择进入股市。增量资金介入的数量多少,取决于市场赚钱效应的实际吸引力。第四,高定价发行上市的小市值股票,其高市盈率和高价格的“双高”特征,需要市场有深刻的价值检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尺度。
再说说四大“机”和“喜”。第一,货币政策稳健转型,并非简单紧缩货币。理论上存在一个过渡期,是由适度宽松到稳健的不紧不松的中间环节,即适度宽松—相对宽松—稳健的模式。客观上由于春节的因素,货币难以完全紧缩,需要假以时日,才会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笔者以为,这个过渡期极有可能会有半年的周期,这为股市在上半年发动一次攻势提供很好的资金基础。第二,居民购买资产的愿望强烈,有助于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人民币渐进升值对出口的影响,也间接带动了民间参与投资的热情和意愿。第三,蓝筹股票具有显著的估值优势,平均持仓数据也不高。对应于货币政策的转型过程,股市有必要提前反映,当然股市也存在着结构性转型的必然,即由过去一年创业板、中小板一马当先,向防御性为特色的价值投资转移,市场风格由“八二”向“二八”转移,也许是最有可能的大概率事件。第四,金融政策的任何变动,都会给金融股带来机会。2010年因为房地产调控政策,金融股长期蛰伏底部,股价处在历史低位区域,伴随金融业扩充核心资本金的需求,今年金融股投机机会不容小视。
归纳起来,今年的股市有喜有忧,喜胜于忧。调准是央行既定货币政策的一部分,是呵护国民经济和金融行业的“爱心举措”,虽然对当前的股市走势造成短期扰动,但不至于改变已形成的上行趋势。如果接下来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基本向好,估计市场很快就会从急跌的阴影中走出来,去迎接2011年最大的投资机会。这个机会将贯穿整个过渡期,主要发生在上半年。
(作者系上海金融学院公共经济管理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