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海外
  • 5: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调查·产业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二八分化再现 3000点仍需整固
  • ■最新评级
  • 加息对地产股冲击有限
    机构不看趋势看主题
  • 蓝筹估值修复
    或将延续
  • ■名家观察
  • ■行业报告
  • 宏源证券:二季度由攻转守
  •  
    2011年4月7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市场·观察
    二八分化再现 3000点仍需整固
    ■最新评级
    加息对地产股冲击有限
    机构不看趋势看主题
    蓝筹估值修复
    或将延续
    ■名家观察
    ■行业报告
    宏源证券:二季度由攻转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名家观察
    2011-04-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银行股将成未来A股风向标

      ⊙姜韧 ○编辑 杨晓坤

      

      3月国内CPI数据可能会再创新高,随着日本地震和利比亚局势的演变,电子零部件和油价的涨势可能会延续至二季度,而贸易逆差数据出现以及房地产调控带来的增长压力,令今年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滞涨压力,2011年A股走在十字路口,这与当年彼得林奇面临的投资困境如出一辙。

      1981年7月至1982年11月间是彼得林奇记忆中最可怕的时期,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16个月的衰退,失业率为14%、通胀率为15%,最低贷款利率为20%,那些敏感的专业投资者就像如今罗杰斯建议的那样,开始考虑是否需要重新回到乡间租块地做一个自给自足的农夫。但是在最悲观的时刻,当80%的投资者都认为将回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之际,美股却慢慢地从俯卧撑中昂头,迈上了从千点至万点的征途。

      回顾这段历史,是想告诉投资者,在股市投资过程中,可能绝大多数时间是在等待,而等待的目的在于那不到10%的上涨过程,而只需要这10%左右的牛市时光,股市就能够给您带来远远超过其他投资领域的回报。

      1995年通胀巅峰之后是1996年的A股牛市,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是1999年的A股牛市,2005年A股推倒至千点之后是2006年的牛市归来。而且起自2007年的熊市已近三年半时间,时间跨度距2001年至2005年的熊市跨度仅半年之遥,通胀翘尾之际可能尚难言最佳时刻,但是A股主板估值已被国际投行认为是亚洲最低,这意味着A股已具备合适的价格。

      令A股主板估值成为亚洲最低的核心板块是银行股,因此未来可以将银行股视作A股的风向标。2010年银行股业绩基本已经披露,银行股整体估值在7至8倍左右,部分银行股股息率也已超过银行存款利率,这令银行股已具备稳定增长型公司的潜质,这多少已经类似站在了绵延起伏的山麓丘陵之上。

      回顾2007年5月后的牛市下半场,金融股和能源股这两个大块头也跳起了“伦巴”,走出了珠穆朗玛峰式的飙升行情,这类脉冲式的走势其实仅适合中小市值股票,如果大象也像老鼠一样蹦跳,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严重骨折了,金融海啸对国内银行业影响甚微,但银行股同样在A股市场丢盔弃甲。

      再看2009年A股绝地反弹,银行股却又拖起了后腿,业绩仍然维持高增长,但是银行股走势却似一马平川的平原,成为了缓慢增长型公司,导致银行股走势与业绩表现背离的关键因素在于银行股层出不穷的再融资之举。

      目前大型银行股的再融资高潮已过,假设未来三年银行股能够继续保持20%的业绩增速,那么银行股将成为推动A股山麓式向上的关键动力,但是经历过2007年至2008年的沉痛熊市教训,银行股再难出现珠峰式的脉冲行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