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信息披露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股市调整仍需时日
  • 齐鲁证券:
    择优布局小市值股票
  • A股特立独行 关注“短小新强”
  • 行业报告
  • 市场难言企稳
  • 农产品价格维持高位
    券商纷纷推荐农业股
  • 最新评级
  •  
    2011年8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市场·观察
    股市调整仍需时日
    齐鲁证券:
    择优布局小市值股票
    A股特立独行 关注“短小新强”
    行业报告
    市场难言企稳
    农产品价格维持高位
    券商纷纷推荐农业股
    最新评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难言企稳
    2011-08-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申万研究所 桂浩明 ○编辑 杨晓坤

      ⊙申万研究所 桂浩明 ○编辑 杨晓坤

      

      受到海外市场等多方面因素拖累,沪深股市继上周出现“黑色星期五”后,本周又出现了“黑色星期一”,本周二开盘后继续一波恐慌性下跌。从8月4日到8月9日,4个交易日中沪市的最大跌幅达到了9.67%。这样的暴跌,自2008年以来也是少见的。

      不过,本周二股指下探到2437点以后,出现了反弹,并且几乎是单边回升了近三个小时,以致从下跌89点变为上涨11点。一些敏感的投资者还注意到,就在股指反弹的当口,统计局公布了7月份的CPI为6.5%,这比上个月又提高了0.1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不算多,但毕竟表明通胀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无疑,这应该算是一则利空。但是,得悉了物价指数继续创新高后,股指还是保持了反弹格局,这就与前几个月的情况形成了较大的差异。这是否表明,这几天的股指受境外因素拖累下跌,实际上也已经连带着把境内的利空同时作了消化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现在是否利空出尽了呢?另外,还有人发现,这次美国政府的主权信用评级被调低,对美元很不利,因此在理论上美元债券会遭受抛压,价格应该下跌。但目前实际情况是下跌的只是股票,美债并没有下跌。既然这样,至少说明信用评级的下调,并没有动摇美元地位,于是那些认为美国融资成本会上升、债务危机将加深以及持有美国资产的投资者将蒙受巨大损失的预言,在短期内未必会实现。如果情况真是这样的话,人们何必如此恐慌呢?股票市场所作出的反应,是否也有点过度呢?

      也许,顺着这样的思路,人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次股市下跌,在某种程度上有超跌之嫌,客观上也对那些潜在的利空做了提前消化。在这种情况下,大盘在2437点附近出现反弹,并且收出实体颇大的阳线,这就预示股指在这里是有支撑的,行情有望在此企稳,重新构筑底部。

      那么,以上这样的思路是否成立呢?也许,从某个角度而言,这样的推导不无道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前提存在问题。一方面,国内市场对通胀高企的利空是否已经消化了?从实际情况来看,通胀高企的利空,主要是通过央行随后采取的调控政策来体现的。在时下负利率达到3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央行不推出新的调控政策是难以想象的,问题只是在什么时候做。既然如此,那么股市就还要经受新的考验。在这方面的利空没有出现之前,很难说就能够企稳。另一方面,尽管在美国政府主权信用评级被调低以后,美国国债的价格并没有下跌,但这更多是源于市场避险情绪高涨,而客观上美元仍然是最好的避险资产。也因为这样,所以世界各国的股市都大幅度下跌。信用评级的下调,其原因地球人都是知道的,它实际上提示了这样一个情况,即华尔街的一部分人,已经不能再忍受美国庞大的赤字财政及其所带来的风险了。要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必须要收缩开支,而这对于世界经济来说,恐怕是把双刃剑。此时,如果大家更多想到由于需求减少而经济增长将放慢的话,那么自然是先卖出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由此,人们也不难发现,美国信用评级的降低,实际上将会是实体经济的巨大利空。而这样利空,在当前的市场上已经得到充分反映了吗?

      显然,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很容易看出,虽然大盘暂时得到了喘息,暴跌的势头似乎得到了某种抑制,但是导致股市下跌的根本因素并没有被真正化解。因此,现在还不能说调整已经差不多了。市场并没有真正企稳,后市将会持续进行弱势整理。此刻,投资者最需要的是耐心与谨慎,而不是怀着侥幸心理来想象反弹行情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