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信息披露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资金·期货
  • A7:市场·调查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B137:信息披露
  • B138:信息披露
  • B139:信息披露
  • B140:信息披露
  • B141:信息披露
  • B142:信息披露
  • B143:信息披露
  • B144:信息披露
  • B145:信息披露
  • B146:信息披露
  • B147:信息披露
  • B148:信息披露
  • B149:信息披露
  • B150:信息披露
  • B151:信息披露
  • B152:信息披露
  • B153:信息披露
  • B154:信息披露
  • B155:信息披露
  • B156:信息披露
  • B157:信息披露
  • B158:信息披露
  • B159:信息披露
  • B160:信息披露
  • B161:信息披露
  • B162:信息披露
  • B163:信息披露
  • B164:信息披露
  • B165:信息披露
  • B166:信息披露
  • B167:信息披露
  • B168:信息披露
  • B169:信息披露
  • B170:信息披露
  • B171:信息披露
  • B172:信息披露
  • B173:信息披露
  • B174:信息披露
  • B175:信息披露
  • B176:信息披露
  • B177:信息披露
  • B178:信息披露
  • B179:信息披露
  • B180:信息披露
  • B181:信息披露
  • B182:信息披露
  • B183:信息披露
  • B184:信息披露
  • B185:信息披露
  • B186:信息披露
  • B187:信息披露
  • B188:信息披露
  • B189:信息披露
  • B190:信息披露
  • B191:信息披露
  • B192:信息披露
  • B193:信息披露
  • B194:信息披露
  • B195:信息披露
  • B196:信息披露
  • B197:信息披露
  • B198:信息披露
  • B199:信息披露
  • B200:信息披露
  • B201:信息披露
  • B202:信息披露
  • B203:信息披露
  • B204:信息披露
  • B205:信息披露
  • B206:信息披露
  • B207:信息披露
  • B208:信息披露
  • B209:信息披露
  • B210:信息披露
  • B211:信息披露
  • B212:信息披露
  • B213:信息披露
  • B214:信息披露
  • B215:信息披露
  • B216:信息披露
  • B217:信息披露
  • B218:信息披露
  • B219:信息披露
  • B220:信息披露
  • B221:信息披露
  • B222:信息披露
  • B223:信息披露
  • B224:信息披露
  • B225:信息披露
  • B226:信息披露
  • B227:信息披露
  • B228:信息披露
  • B229:信息披露
  • B230:信息披露
  • B231:信息披露
  • B232:信息披露
  • B233:信息披露
  • B234:信息披露
  • B235:信息披露
  • B236:信息披露
  • B237:信息披露
  • B238:信息披露
  • B239:信息披露
  • B240:信息披露
  • B241:信息披露
  • B242:信息披露
  • B243:信息披露
  • B244:信息披露
  • B245:信息披露
  • B246:信息披露
  • B247:信息披露
  • B248:信息披露
  • B249:信息披露
  • B250:信息披露
  • B251:信息披露
  • B252:信息披露
  • 别拿美债危机说中国的事
  • 打破楼市僵局关键在改变市场预期
  • 非对称加息的理由经不起推敲
  • 主业不景气?靠“高利贷”补!
  • 中国车企有应对高强度国际竞争的准备吗
  • 瞭望战后利比亚
  •  
    2011年8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别拿美债危机说中国的事
    打破楼市僵局关键在改变市场预期
    非对称加息的理由经不起推敲
    主业不景气?靠“高利贷”补!
    中国车企有应对高强度国际竞争的准备吗
    瞭望战后利比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别拿美债危机说中国的事
    2011-08-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田 立

      田 立

      前几天,一位媒体圈的朋友约我写稿,主题是以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教训反思中国地方债。尽管我对此次美国债务危机充满了学术上的兴趣,已在上证报连发两篇随笔似还意犹未尽,但还是婉拒了。原因是,我认为美国的主权债务危机与所谓的中国地方债“潜在危机”,无论在性质、机理还是在影响上,都不可同日而语。现在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议论,既不利于解析美债危机,也不利于正确认识我们自己的问题。

      然而,部分主流经济学家并不这样看,最近就读到这样的文章,一方面“藐视”美债危机的危害,另一方面却对中国地方债问题忧心忡忡。这些经济学家担心地方债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这么两点:规模过大与债务盈利能力有限。负债规模大,自然违约的风险也大;而绝大多数地方债投向了利润很低(有些甚至根本就无利润)的基础设施项目,当项目的盈利无法抵补债务本身时,潜在危机就将变成现实危机。

      对于这些观点,我实难苟同。首先,规模不是造就违约的决定因素,违约风险应是能力和意愿的函数。举个简单例子,百万富翁向你借100块钱(假设此人无外债),你不会担心违约;而一个身无分文的人向你借一分钱,你都不愿借,因为他首先连起码的还款能力都没有。这和借债规模有什么关系呢?

      对中国的地方债,规模不是最可怕的。经济学家们由美债危机联想到中国地方债问题时,完全误解了美债危机的根源,美债危机表面上看是由“是否提高上限”引起的,但根源却是在于“美元的国际主导地位与美元持有者避险需求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讲,拿美债危机说中国的事,从根本机理上就是南辕北辙。

      不过,说到能力,可能有人认为经济学家们担心的第二个理由是成立的,因为那是针对中国地方债偿债能力的,负债投资的项目不赚钱,哪来的还债能力?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应从表面上看,而是应深入其中探其究竟。如果地方债是“收入债券”,那么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确实是保证还款的最直接源泉。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地方债大多是以地方政府信用作担保的“政务债券”,这类债券的清偿来源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只要财政收入不出问题,债务偿还一般是有保障的。因此,分析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就不能简单地把偿债与项目盈利联系在一起,而应把偿债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整体能力放在一起来分析。

      不过,这里面仍有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有待探讨:如果地方政府负债投资不能获取丰厚利润,如何保证财政收入的整体能力呢?其实,政府负债投资不一定非要盈利,只要投资得好,照样可以增强政府财政收入能力。当初上海开发浦东,市政府斥巨资在黄浦江上建了两座连接浦东新区和老城区的桥梁。按照投资就要获利的思想,桥梁建好后即设立收费站,通过过桥收费抵补建设投资,然而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发现,以当时的交通流量这样收下去不可能在债务存续期内偿还债务,而且浦东开发也没有因这些桥梁的开通而兴旺起来。不久,上海市政府决定取消过桥收费,干脆把桥梁作为免费的公共基础设施。结果,桥梁虽未能直接获利,但浦东新区的开发却红火了起来,市政府也因浦东的开发而大大增加了财政收入能力,用于建桥的几十亿早早就清偿了。

      这个案例的科学道理在于,横跨黄浦江的大桥实际上就是浦东开发的一系列看涨期权,用于建桥的费用实质上就是上海市政府“购买”这些期权的期权费,你拿了期权还要对期权的标的物收费,就好比逼着浦东这只股票向外分红,期权本身的价值大贬不说,浦东开发的价值也在剧减。而取消收费,其直接意义就是浦东开发这只股票不向外分红了,人们争相持有这只股票,反过来这些股票的看涨期权(桥梁)也价值大增,还用愁还不上债务吗?

      因此,地方债投资是否是盈利项目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些投资项目能否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看涨期权,如果能,即使项目本身无盈利,地方政府依然有能力通过财政收入的增长来清偿地方债。干吗非要盯着政府投资不赚钱这件事不放呢?这种情况和眼下的美债危机就更无相似了,美债的问题是政府举债投资的那些项目既无法实现经济增长,也没能有效地成为助推美国经济发展的看涨期权,从中如何折射中国地方债的问题所在呢?岂不是风马牛不相及!

      问题还远不止于此,用美债危机来折射中国地方债问题还忽略了一个更严肃的问题:美债危机的危害。美国主权债务如果真的发生危机,其影响的将是全球经济,这是美元的国际地位决定的。而中国的地方债问题,充其量是中国经济的内部问题,两者怎能等量齐观?我反对拿美债问题说中国的事,就是担心由此引发的混淆视听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混乱,至于那种把股市下跌归咎于中国的地方债,而全然漠视美债危机的影响的观点,则显得更加无理了。

      (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