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信息披露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资金·期货
  • A7:市场·调查
  • A8: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B121:信息披露
  • B122:信息披露
  • B123:信息披露
  • B124:信息披露
  • B125:信息披露
  • B126:信息披露
  • B127:信息披露
  • B128:信息披露
  • B129:信息披露
  • B130:信息披露
  • B131:信息披露
  • B132:信息披露
  • B133:信息披露
  • B134:信息披露
  • B135:信息披露
  • B136:信息披露
  • B137:信息披露
  • B138:信息披露
  • B139:信息披露
  • B140:信息披露
  • B141:信息披露
  • B142:信息披露
  • B143:信息披露
  • B144:信息披露
  • B145:信息披露
  • B146:信息披露
  • B147:信息披露
  • B148:信息披露
  • B149:信息披露
  • B150:信息披露
  • B151:信息披露
  • B152:信息披露
  • B153:信息披露
  • B154:信息披露
  • B155:信息披露
  • B156:信息披露
  • B157:信息披露
  • B158:信息披露
  • B159:信息披露
  • B160:信息披露
  • B161:信息披露
  • B162:信息披露
  • B163:信息披露
  • B164:信息披露
  • B165:信息披露
  • B166:信息披露
  • B167:信息披露
  • B168:信息披露
  • B169:信息披露
  • B170:信息披露
  • B171:信息披露
  • B172:信息披露
  • B173:信息披露
  • B174:信息披露
  • B175:信息披露
  • B176:信息披露
  • B177:信息披露
  • B178:信息披露
  • B179:信息披露
  • B180:信息披露
  • B181:信息披露
  • B182:信息披露
  • B183:信息披露
  • B184:信息披露
  • B185:信息披露
  • B186:信息披露
  • B187:信息披露
  • B188:信息披露
  • B189:信息披露
  • B190:信息披露
  • B191:信息披露
  • B192:信息披露
  • B193:信息披露
  • B194:信息披露
  • B195:信息披露
  • B196:信息披露
  • B197:信息披露
  • B198:信息披露
  • B199:信息披露
  • B200:信息披露
  • B201:信息披露
  • B202:信息披露
  • B203:信息披露
  • B204:信息披露
  • B205:信息披露
  • B206:信息披露
  • B207:信息披露
  • B208:信息披露
  • B209:信息披露
  • B210:信息披露
  • B211:信息披露
  • B212:信息披露
  • B213:信息披露
  • B214:信息披露
  • B215:信息披露
  • B216:信息披露
  • B217:信息披露
  • B218:信息披露
  • B219:信息披露
  • B220:信息披露
  • B221:信息披露
  • B222:信息披露
  • B223:信息披露
  • B224:信息披露
  • B225:信息披露
  • B226:信息披露
  • B227:信息披露
  • B228:信息披露
  • B229:信息披露
  • B230:信息披露
  • B231:信息披露
  • B232:信息披露
  • B233:信息披露
  • B234:信息披露
  • B235:信息披露
  • B236:信息披露
  • B237:信息披露
  • B238:信息披露
  • B239:信息披露
  • B240:信息披露
  • B241:信息披露
  • B242:信息披露
  • B243:信息披露
  • B244:信息披露
  • B245:信息披露
  • B246:信息披露
  • B247:信息披露
  • B248:信息披露
  • B249:信息披露
  • B250:信息披露
  • B251:信息披露
  • B252:信息披露
  • 别拿美债危机说中国的事
  • 打破楼市僵局关键在改变市场预期
  • 非对称加息的理由经不起推敲
  • 主业不景气?靠“高利贷”补!
  • 中国车企有应对高强度国际竞争的准备吗
  • 瞭望战后利比亚
  •  
    2011年8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别拿美债危机说中国的事
    打破楼市僵局关键在改变市场预期
    非对称加息的理由经不起推敲
    主业不景气?靠“高利贷”补!
    中国车企有应对高强度国际竞争的准备吗
    瞭望战后利比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车企有应对高强度国际竞争的准备吗
    2011-08-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谭浩俊

      ⊙谭浩俊

      

      “中国威胁论”,是西方遏制中国发展的惯用伎俩,且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融入国际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这种鼓噪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大。据媒体报道,菲亚特兼克莱斯勒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尔乔内日前在美国汽车行业管理年度研讨会上,竟然抛出了“中国汽车威胁论”的言论,并表示,西方与中国车企的竞争将不可避免。

      让马尔乔内对中国汽车产生“威胁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讲,菲亚特和克莱斯勒在中国正遭遇少有的“寒潮”。今年上半年,两家公司在华销售量不足1.5万辆,这是一个让马尔乔内极为尴尬的业绩。要知道,中国是当今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且潜力巨大。如果在中国这个市场失守,相当程度上就等于失去了与其他企业竞争的优势。

      而从客观上讲,近年来,面对国内外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消费需求变化,中国不仅越来越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且高度重视自主品牌的建设,给车企发展自主品牌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环境支撑,这使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品牌有了质的飞跃与提升。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目前,国内汽车市场自主品牌的份额已接近40%。

      不仅如此,中国自主品牌向国际市场挺进力度也越来越大,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以经济实用为市场主打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已在不少国家为消费者所认可。比如在巴西,虽然市场份额排名前四位的车企分别是菲亚特、大众、通用和福特,但在不久前由巴西主流汽车媒体《CARRO》组织的一次评选中,来自中国的奇瑞QQ就拿下了巴西市场10款入门级车型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且比排名第二的菲亚特公司的派力奥高出了整整16分。另一款中国汽车昌河爱迪尔则位列第五,位居菲亚特Uno之前。如此快速形成的竞争力,能不让西方车企感到恐惧和担忧吗?

      中国汽车在向发展中国家拓展的同时,也在以各种方式向西方发达国家进军。上汽对英国拥有87年历史的MG品牌的回炉重造,就获得了英国市场的广泛好评。目前,MG6已在英国正式下线。而在上周,中国的民营汽车企业——吉利汽车和英国锰铜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将向英国市场出售汽车。而在此前,吉利公司已收购了久负盛名的沃尔沃品牌,不仅让沃尔沃公司扭亏为盈,也让吉利公司进入了世界500强榜单。

      显然,正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威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中国车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双箭齐发”,让西方车企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压力。“中国汽车威胁论”的论调,绝对不仅仅是马尔乔内的“个人想法”和“独家观点”,而是众多西方车企的共同感觉和心理,甚至某种程度上也是西方政府的担忧。

      按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中国汽车业在给西方汽车业带来强大压力的同时,也必然会给自身向国际市场进军带来强大的反作用力,马尔乔内“中国汽车威胁论”就是这种反作用力的信号。接下来,中国汽车进军国际市场想必会面临更大的压力,进口的门槛将被人为抬高、质量检验和安全检测等将更加严酷、在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将更高等,甚至不排除针对中国汽车的各种贸易保护手段会频繁出现。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高强度竞争态势和更富挑战性的市场,笔者希望政府在政策、资源、信息和利用国际规则方面能给中国车企以强大的支持和支撑。尤其在相关信息、规则的运用等方面,及时把各种可能对车企带来影响的信息传导到企业,而在可能出现的贸易纠纷中,帮助企业利用国际规则,尤其是世贸组织的规则解决纠纷问题。

      对于中国汽车企业而言,一定要吸取其他行业企业单纯依靠劳动力优势进军国际市场而徘徊在利益链末端的教训,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质量的提高上,放在品牌的建设上。宁可少生产一些汽车,也要确保质量的稳定和可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或减少贸易纠纷,消弭召回等现象。

      可以肯定,随着中国汽车进军国际市场的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自主品牌威力的不断增强,西方车企“抱团”应对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面对可能出现的西方车企抱团防御和抵抗,中国企业也要学会联合出击,而不是一味地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特别要防止为了多占市场而自相搏杀、恶性降价。

      从中国这些年来自主品牌汽车进军国际市场的实情看,结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大力发展新能源、油电混合等新型节能汽车,无疑是适应汽车市场发展的新要求,占领汽车市场制高点的最佳途径,在这个领域,各国的起步点都差不多。咬定青山,假以时日,中国汽车产业必定能形成真正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