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国家发改委日前在其网站上发文直言,价格总水平仍可能高位运行,完成全年调控预期目标难度增加。而相关机构则预测,虽然物价保持高位运行,但CPI增幅可能见顶回落,预计8月将落至6%左右。 可即便如此,仍与年初确定的4%的调控目标仍相差2个百分点。今年只剩下4个月了,调控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现在的问题是,假设年初确定的调控目标不能实现,是否意味着调控失败?如果实现了,是否意味着调控大功告成?显然,不能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因为,无论什么调控目标,都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脱离,在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尤其需要跳出4%来看调控的实际效果,看调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而不必拘泥于调控的具体数字。
没有人能否认,目前价格稳定的基础十分脆弱,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也有很多, 4%的调控目标达到与否,都不代表调控可以从紧或放松。
农副产品价格此伏彼起的波动状态,无疑是此轮物价上涨最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从年初蔬菜到近段时间以来的猪肉、禽蛋,似乎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种或几种产品引领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这显然不完全是市场调节的结果,而是调控没有到位,甚至失灵的表现。因此,如何保持农副产品价格的稳定,不让农副产品价格继续大幅波动,是当前必须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而最有效的手段,一方面,是要加强对市场的监控,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组织生产与供应,稳定市场的供求关系;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大对农业和农副产品生产的补贴力度,调动农民生产和种植、养殖的积极性,增加市场的供应。同时,降低物流成本,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价格的影响,这是近几年来影响物价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应当说,这是一对非常棘手的矛盾。如何处理好、把握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节奏,让居民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的上涨而受到太大影响,同时对控制物价上涨起到积极的作用,是需要足够的智慧和魄力的。当前,全国各地都相继出台了相关的工资调整和保障规定,兑现这些规定,会对价格形成怎样的影响,需要相关方面认真调查、追踪、研究。现在,各方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建立工资收入与物价的联动机制,而不是单一的调资规定。脱离价格变化的调资政策,加了,不代表可以应对物价上涨,不加,也不代表生活水平下降。
笔者认为,在此轮价格调控中,有个很重要的问题被忽视了,那就是民间借贷过度活跃对价格的影响。而这是必须格外注意的。因为,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农产品生产企业,以及蔬菜种植、生猪饲养农户,很多都已被民间借贷所绑架,被过高的利息所困扰,使生产和种植、饲养等成本过高,使价格上涨,并直接影响CPI的控制。而民间借贷过度活跃,还常常表现为对某个或几个农副产品的炒作上,今年以来农副产品价格轮番上涨,一定程度上也有民间资本的“功劳”,有民间资本的“影子”。如何规范民间借贷市场,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把民间借贷纳入到规范化的轨道,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了。而最紧迫的,就是把“黑利率”压下来。
无疑,输入型通胀仍是价格调控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目前,输入型通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热钱进入投机的可能变大、压力加大,对价格的影响增强;二是对资源价格的影响加重,资源价格变动的矛盾更加突出。如果在今年剩下的四个月里,资源价格继续上涨,实现年初确定的价格调控目标的压力就会更大。在当前的环境下,政府如能切实控制好热钱的进入,能更好地利用外汇储备调节好资源的配置,相信输入型通胀对物价的影响就会降到最低点。
除以上因素之外,还有经济增速放慢对物价的影响也不能忽略。过去的三十年中,出现过多轮价格上涨现象,最严重的,上涨幅度甚至超过20%。但由于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就业充分、职工收入增长稳定,因而没有对百姓的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今年以来,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就业状况也不尽如人意,职工收入增长也趋于缓慢。居民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减弱,无疑提高了控制物价上涨的难度。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还增强了通胀预期。因此,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就业水平,是控制物价上涨、维护社会稳定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而要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下大气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切实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困难、产业资本向虚拟经济转移的问题,是最迫切的要求。尤其要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切实把过高的房价压下来。
概而言之,价格调控一定要跳出“4%”的框框,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价格调控基础是否扎实,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只有这样,调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