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年终特稿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融资
  • 12:上证零距离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市场短期疲态犹存
  • 中信证券:
    市场已反映微调预期
  • 从恐惧到麻木
  • 最新评级
  • 下跌虽未止 空间已不大
  • 股价有望先于基本面见底
    券商提示煤炭股建仓机会
  • 行业报告
  •  
    2011年12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市场·观察
    市场短期疲态犹存
    中信证券:
    市场已反映微调预期
    从恐惧到麻木
    最新评级
    下跌虽未止 空间已不大
    股价有望先于基本面见底
    券商提示煤炭股建仓机会
    行业报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行业报告
    2011-12-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绍勇

      ■行业报告

      旅游行业

      招商证券:关注商业模式创新企业

      国家及地方“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及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等相关政策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我国居民可自由支配时间和收入不断增加,旅游需求日益旺盛,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只有把握旅游市场与消费者变化规律,旅游企业的发展才能有的放矢。目前高星级酒店投资结构性过热,酒店入住率与RevPar 纷纷出现下滑,而经济型酒店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在经济不景气之时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酒店入住率。“旅游+X”的商业模式,如“旅游+古镇文化+在线旅游+酒店+会展”的中青旅、“旅游+地产+文化”的华侨城,“旅游+演艺”的宋城股份,“旅游+免税品”的中国国旅等,在商业模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值得投资者关注。

      (朱卫华 S1090511030001)

      

      电子行业

      宏源证券:电子行业长期投资价值不减

      我们建议客观对待市场和行业的周期性波动,目前业绩下滑、估值下调的因素已经基本体现,基本面角度明年上市公司业绩继续出现分化,中期以后可以期待。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仍然是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制高点。物联网、云计算的概念并不是遥远的设想,正逐步变成现实。LED 受政策扶植力度有望继续增大。我们认为拥有LED 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的企业具备竞争优势。移动智能终端明年仍可期待。中低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Ultrabook、单电数码相机等增速突出。对待明年我们持谨慎乐观态度,建议选择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未来业绩确定性高的上市公司。

      (李坤阳S1180511030001)

      

      保险行业

      华创证券:产险盈利周期将拉长

      车险费率改革让利于投保人,赔付率会有小幅上扬。代位求偿等措施的推行,将提高产险公司的赔偿成本和操作成本,与此同时提高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减轻盈利的外部压力。初步估算,改革措施会使赔付率上升3-5%。保险公司要想获得自主定价权限,必须满足偿付能力和综合成本率的双重硬约束。这会引导行业从价格竞争向成本竞争和管理竞争过度,遏制恶性竞争,从而拉长整个景气周期。预计车险费率改革将于明年下半年正式实施,实施初期由于赔付成本上升,承保利润会有所下滑,此后费用率的下降会对此有所弥补。成本红线的强力约束将使强周期延续,长期利好产险。(高利S03602091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