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年终特稿
  • 5: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专版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T1:钱沿周刊
  • T2:钱沿周刊
  • T3:钱沿周刊
  • T4:钱沿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周刊
  • T7:钱沿周刊
  • T8:钱沿周刊
  • 探索立足国情的公司治理新制度
  • 非财务信息披露:沪深公司整体不及格
  • 提议设置发行可转债的
    “预披露”程序
  • 有卖不出的价,没卖不出的货
  • 信托业的历史性机遇与核心竞争力之变
  • 日本皇室的“难题”
  •  
    2011年12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探索立足国情的公司治理新制度
    非财务信息披露:沪深公司整体不及格
    提议设置发行可转债的
    “预披露”程序
    有卖不出的价,没卖不出的货
    信托业的历史性机遇与核心竞争力之变
    日本皇室的“难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信托业的历史性机遇与核心竞争力之变
    2011-12-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东海

      ⊙周东海

      

      虽然外部经济不景气,2012年仍然会是中国信托行业大发展的一年。

      从融资和投资两个要素看,信托行业具有顺经济周期、逆政策周期的特征。在较强的内在增长动能和金融危机期间扩张性货币政策所形成的巨额货币存量的双重作用下,中国未来三年处于较稳经济增长和较高通胀水平的概率较大。在较强的经济动能和巨额存量货币的压力下,货币政策呈现相对紧缩的态势,也会持续较长时间。即便出于规避全球经济触底风险之考虑,微调货币政策,也会仅限于定向定量的稍微宽松,时间也不会很长。发达经济体在复苏缓慢甚至碰到曲折之际,升息的进程会非常慢,中国单方面为了控制通胀大幅升息的可能性较小,政策层相对偏好于利用数量控制的手段,来抑制流动性泛滥推动的通胀。这种对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偏好,为信托行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信托行业可以充分利用其灵活的业务发展优势,创新业务。

      对信托公司来说,作为理财机构,一方面,经济稳定增长意味着融资客户或投资项目的收入增长有保障,信托项目第一还款来源风险较小;另一方面,巨额货币存量和通胀高企意味着市场上存在大量寻找银行储蓄之外投资机会的资金,信托公司在建立完善客户资金池的基础性工作方面,大有可为。

      在理财市场,鉴于存款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信托产品的收益率较银行存款对资金的吸引力优势明显。另一方面,在紧缩的货币政策态势之下,资本市场未来数年处于震荡态势的概率较大,证券、基金产品在二级市场获得正收益的难度加大;而保险产品的收益率建立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收益之上,所以吸引力也不会很大。所以,利率市场化进程未尽,给信托业带来难得的竞争优势,而利率市场化即将完成,也意味着信托行业转型之路势在必行。

      投资管理方面,当前中国信托业投资管理能力普遍薄弱,没有充分利用好分业经营下多元业务模式的独特优势,没有培育起较强的投资管理能力,一方面与其长期行使融资平台功能的发展历程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过去数年信托行业良好的发展形势有关,没有市场压力和内在动力去培育投资管理能力。

      信托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2007年《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新两规”)出台以来,主管部门要求信托行业回归本源的监管导向非常明确。信托公司发展回归信托本源,要求投入更大的力量强化资金自主募集能力,实现客户专业化,建立稳定充沛的资金池,为转变信托业务发展模式创造条件。同时,信托公司需要打造过硬的投资队伍,为客户创造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组合,与资金募集功能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为了提高资产管理与投资能力,信托公司可考虑参股或控股股权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利用灵活多元业务模式的独特优势,往小型的金融控股公司方向发展。

      另外,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发生变化。当前,信托公司业务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宏观行业方面,包括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持、宏观政策保持紧缩态势的配合、利率市场化进程未尽、分业经营下的多元化业务模式的政策红利;二是公司股东背景和股本规模方面,这体现为最近几年信托公司纷纷纳入实力雄厚的国企集团麾下、吸引国外战略投资者增加资本金,较强的资本规模和大股东的雄厚背景为信托公司开拓业务、建立品牌提供强力支撑。宏观经济有盛衰循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影子银行将面临并表监管和净资本约束,杠杆率难以提升,集团母公司对信托业务的支持力度在制度上将受到限制,信托公司的业务发展必须依靠自己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客户专业化和产品专业化就是信托公司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宏观经济与政策在为明年信托业提供难得机遇的同时,也隐含着两大风险。其一,房地产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脱钩;其二,出现环比意义上的短期紧缩。前者意味着在经济下滑之时,为了控制房价的政策目标而推迟出台应对政策,或即便要保增长也不放松遏制房价的政策,而是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田水利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来对冲总需求负面冲击的影响。后者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可能陷入同比通胀、环比通缩,融资企业的生存环境会变糟,第一还款来源面临较大压力,甚至存在高杠杆重压下的破产可能。

      这两大风险的存在,也在提醒信托业,在压力测试时需要考虑房地产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脱钩的情景,须格外注重优选项目和风险防控。

      (作者系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规划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