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专 版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全球经济仍需中国拉动力
  • 提升上海服务业能级还有更大挑战
  • 真正形成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
    金融服务能力
  • 洋品牌在中国露出了另一副嘴脸
  • 外论一瞥
  • “风刀霜剑严相逼”
  •  
    2012年1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观点·专栏
    全球经济仍需中国拉动力
    提升上海服务业能级还有更大挑战
    真正形成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
    金融服务能力
    洋品牌在中国露出了另一副嘴脸
    外论一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全球经济仍需中国拉动力
    2012-01-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 勇

      王勇

      去年的全球经济可说是在惊涛骇浪中度过的,全年经济运行始终充满着不确定性。今年,这个不利因素仍会存在。鉴于中国经济或再一次提前见底,所以,2009年上半年的情景或会重现,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仍需中国领衔拉动。

      先看欧洲,由于银行体系被不良债务感染,形成信贷紧缩,对欧洲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大大下降,同时造成欧元区和欧盟的PMI指数下降,并带动个人消费指数下挫。部分债务问题国家如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采取财政紧缩政策,在整顿财政纪律的同时,也降低了公共开支,压缩了社会投资,令失业率居高不下。在欧元区内部,贸易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失衡仍没得到改善,问题国家的竞争力远远低于财政状况较好的国家,贸易失衡现象更加严重。在欧元区制度建设方面,虽然实施了一系列补充政策,并且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由于市场对欧盟内部政治分歧的担心,以及救助方案本身过于复杂且缺少细节,市场反应仍较消极。在标普下调了法国等9个欧元区国家的长期信用评级之后,为新年解决欧债危机以及欧洲经济增长造成更加不利影响。

      在美国,在货币政策调整空间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外需市场萎缩将进一步挤压美国出口,进而影响新年美国制造业的前景。加之今年美国国内的政治矛盾会因大选临近而激化,“占领华尔街”运动所揭示的社会政治及经济弊端会进一步暴露。如果就业率指标不能持续明显回升,金融体系去杠杆化进程可能再次中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依旧低迷,则美国经济回暖将只是暂时现象。

      日本去年因强地震、大海啸以及核泄漏,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今年经济面临的风险依然未减,债务、持续增长、电力供应、全球金融动荡以及日元升值对企业利润及出口的挤压等因素都会对日本经济造成影响。

      上述情况,或许正好与联合国的基准预测模型契合,也就是今年即便欧盟能有效解决债务危机,美国能够出台中长期财政整顿方案,但全球经济增长也仅为2.6%,低于去年的2.8%,更低于前年的4%。欧洲经济在上半年很难出现根本好转,甚至有可能陷入新一轮衰退,其出口、市场容量及区域内贸易可能再度萎缩,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不过,相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新兴经济体今年仍将作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发挥引领作用。野村证券的研究报告预计,今年新兴经济体经济仍可保持5.6%的增速。国际咨询机构科尔尼在其报告中也认为,新兴经济体仍是今年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中国、印度、巴西跻身前6名,新加坡跃升至第7,印尼提升到第9。这些数据反映出全球经济重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的系统性变化”。

      在新兴经济体中,最吸引世人眼球的依然是中国。

      从最新经济数据看,中国很有可能会重现2009年上半年那一幕,即经济先于其他国家和经济体企稳回升。先看信贷数据,去年全年新增信贷7.47万亿,同比少增3901亿。其中12月新增信贷为6405亿,同比多增1823亿,远高于市场5500亿左右的预期,货币信贷数据显示流动性正在出现重要的向上拐点,其中单月信贷首次同比大幅多增。其次,M1、M2 数据,去年12月M1同比增速由11月7.8%的底部反弹至7.9%,表明企业流动性明显改善,是经济即将见底的重要信号;M2增速为13.6%,比11月的12.7%显著回升,也远高于预期的12.4%。M1、M2增速的回升表明流动性出现明显改善迹象。再次,金融机构负债数据,去年12月人民币存款大幅增长1.43万亿,增速从11月的13.1%回升至13.5%,并带动M2增速回升。在货币政策稳中求进的背景下,预计M2增速已见底企稳,未来将稳定在13%左右。另外,新的库存周期也将启动。去年12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PMI为50.3%,环比上升1.3个百分点,显示出经济增速回落的态势开始趋于稳定。原材料库存为48.3%,较11月上升1.6%,由于未来信贷将持续同比多增,原料库存将有所回升,进而带动经济企稳回升。

      当然,中国经济早日企稳回升,还需倚重相应的经济政策支持。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政策工具,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调节好货币信贷供给,保持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信贷政策应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还要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稳出口,扩进口,研究出台新的促进措施,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出口退税政策基本稳定,完善退税机制,加快退税进度。稳定加工贸易政策。推动简化进出口外汇核销管理。拓宽外贸企业融资渠道,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等等。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