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专 版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全球经济仍需中国拉动力
  • 提升上海服务业能级还有更大挑战
  • 真正形成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
    金融服务能力
  • 洋品牌在中国露出了另一副嘴脸
  • 外论一瞥
  • “风刀霜剑严相逼”
  •  
    2012年1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观点·专栏
    全球经济仍需中国拉动力
    提升上海服务业能级还有更大挑战
    真正形成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
    金融服务能力
    洋品牌在中国露出了另一副嘴脸
    外论一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风刀霜剑严相逼”
    2012-01-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伟一

      朱伟一

      真可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以德国为首的欧元区国家正在苦撑,希望假以时日,能渡过债务危机这个坎。但债权人和评价机构却不肯放过,而是步步进逼。上周五,标准普尔毅然下调了欧元区九个国家的信用级别:法国和奥地利双双失去了AAA信用级别;意大利落了一个BBB+;西班牙得了一个A;葡萄牙更被直接打入了垃圾信用级别。

      法国财政部长强作镇静,面对媒体说这“并非好消息,但也不是灭顶之灾。”此言倒也不虚,一个月前,标准普尔就在高喊狼来了,放言将下调欧元区多个国家的信用级别,金融市场也确实早已消化了这个坏消息,有关国家的发债成本暂时应该还不会提高。但法国信用级别下调之后,某些商业银行的运作就会有些难度;必须想办法拿出更好的资产,替换法国债券。难怪欧元区的首脑们个个义愤填膺,指责标准普尔是在搅局。

      标准普尔则坚称,欧元区各国政府行动迟缓,拿不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欧元区将因此而陷入经济衰退而不能自拔。标准普尔的原话是这样的:“今天的调级之举主要是出于我们的评估,即,尽管欧洲决策者近几周来有政策举措,但可能无法充分缓解欧元区正在发生的系统性压力”。标准普尔此说并非无中生有。按金融界的说法,法国、西班牙、希腊和葡萄牙已经跌入了经济衰退之泥沼。意大利债务缠身,离经济衰退也不远了。经济学家蒙蒂出任总理后,已提出一系列勒紧裤带开源节流的方案。就连欧元区的中流砥柱德国,2012年也有步入经济衰退之虞。德国目前的债务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0%。标准普尔已经放出话来,如果该比例达到100%,德国的信用评级照样也会被调低。

      信用级别下调,最难过的要数法国。法国人“不伟大就不是法国”的情结太深,有些人思想上转不过弯来。虽然如今法国在欧元区也只能屈居老二的地位,没有了AAA信用评级,一向骄傲的法国人脸上实在也挂不住。可世界老大美国也早没了AAA评级,不是照样还在低息发债么?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不是照样纷至沓来吗?当然,美国有其特殊性,那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远非法国所能比。形势比人强,看来巴黎也就只能紧跟着柏林的步伐走,保住其欧元区老二的地位了。只是,要法国不再给德国添乱,怕是很难。不知对欧洲媒体制造的那个“默克齐”称呼,萨科齐心里是什么滋味。这个世界是以实力说话的。想想默克尔这位女总理既要压希腊政府让步,又要与国际金融家们折冲尊俎,委实不容易,萨科齐不如就多多配合,安心当好副手。

      这次,德国、荷兰、芬兰和卢森堡仍然保留了各自的AAA信用评级,只是奥地利失去了AAA信用评级。奥地利一直是拉着德国衣襟的小兄弟;德国兴,则奥地利兴。但近年来奥地利悄悄地往东发展业务,尤其是与匈牙利打得火热。一次大战前,奥地利和匈牙利曾经都在奥匈帝国的版图之内。现在看来,匈牙利的政治动荡有可能对奥地利银行产生不利影响。

      欧元区最棘手的老大难问题还在希腊。希腊与其债主的谈判仍陷于僵局之中。去年10月,欧盟曾表示愿意注销希腊的1000亿欧元(合1278美元)的坏账,条件是债券持有人自愿放弃50%的债权。这是德国总理默克尔一再坚持的主张,以求银行和其他私人投资者一同分担损失,不能让欧元区国家的纳税人死扛,尤其是不能让德国的纳税人死扛。但持有希腊主权债务的银行和私人投资者们至今不肯正式让步。

      欧元区债务这浑水不好趟,资本市场的浑水都不好趟:华尔街等银行家们在暗处,而政府却在明处,陷进去之后只能是被动挨打。截至去年9月30日,华尔街几家大银行对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各国债务的敞口分别为:摩根大通152亿美元;美国银行130亿美元;花旗集团72亿美元;高盛25亿美元;摩根士丹利21亿美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为,美国大型金融机构的相关信息披露远不尽如人意,“内容和展示都似是而非”。1月6日,美国证交会发出指引,要求美国上市银行进一步加强披露:细化其对欧元区债务的敞口的具体分类,标明主权债务、金融机构债务和非金融机构公司债务的敞口;说明信贷违约掉期;以及购买信用保护无法弥补损失的情况。但美国证交会的这一纸通知只是一个指引,并无强制性的效果,内容也比较含混,给华尔街金融机构留下了充分的回旋余地。这也是美国证券法的一大特点:披露是虚,隐瞒是实。

      今年1月,是欧元进入流通10周年,原本该是值得庆贺的时候,哪知欧元命运多舛,才刚流通10年,就已跌跌撞撞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不过,毕竟欧元区没有如一些人预言的那样瓦解,崩溃,一体化的潮流到底不可逆转,只是这个过程充满了暗礁险滩,未来还有太多莫测之变。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