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金融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财富管理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广夏:一个中国式企业传承范例
  • 城镇化之核:有序融合“农二代”——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四十九
  • 从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到智本经济—— 金融创新与产业转型之九
  • 网络游戏中的
    做市商制度
  •  
    2013年11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专栏
    广夏:一个中国式企业传承范例
    城镇化之核:有序融合“农二代”——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四十九
    从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到智本经济—— 金融创新与产业转型之九
    网络游戏中的
    做市商制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到智本经济—— 金融创新与产业转型之九
    2013-11-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从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到智本经济

      —— 金融创新与产业转型之九

      资源越来越集约化,物质和能源消耗越来越少,物质和能源的功用越来越大或越来越有效率的过程,是智本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

      □李国旺

      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提,是科学革命导致技术、资源、产品、市场及组织创新。科技引导的创新综合与金融创新结合导致产业创新,最后实现价值创新。比如,21世纪兴起的系统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计算机、纳米、生物、医药等学科的高度融合,新材料、新能源、信息产业全面生物产业化,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中国正在试行的先行区,就是迎接新产业革命的平台、基地、聚合区,是体制、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先行先试区。这样的先行先试,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提高生产率,还包括了综合国力提高、社会进步、世界地位提升的历史使命。

      从本质上说,技术创新,是物质、能源、信息、基因等“使用价值”的新发现、再重组与新应用的过程。因此,科技革命带动的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与应用创新,是资源越来越集约化,物质和能源消耗越来越少,物质和能源的功用越来越大或越来越有效率的过程,这是智本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也是先行区政策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目标之一。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蒸汽机技术创新倒逼科学创新,热力学理论因此建立。以物质形态的煤炭能源创新推动蒸汽机效率提高,推动了纺织机、鼓风机、抽水机、磨粉机效率的提高,造成了纺织、印染、冶金、采矿等行业迅猛发展,出现价值创新和财富倍增奇迹。蒸汽机技术创新,引起了工程技术上的全面创新,轻纺工业创新推动了重工业的创新,机器制造业、钢铁工业、运输工业等新产业因此兴起,科技创新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电力革命,人类从机械化时代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它使能源可以在瞬间远距离互联,生产成本由此大降,促使社会生产力大发展,使价值创新有了新的技术支撑;电力革命再度扩展了产业边界,电力、电子、化学、汽车、航空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兴起,从此,生产力提高不仅更加依赖科技进步,更需要金融创新和资本创新,以满足科技进步需要的巨额资本支撑。

      第三次技术革命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兴起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的智本型创新,包括制度、政策、管理、金融和资本的创新,这些智本创新的综合目标,就是尽快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先行区成为智慧型新兴战略产业的大平台、大后台,通过金融创新培育、扶持、推动新兴战略产业的形成,通过资本化将新兴战略产业做强、做大。

      第三次科技创新革命极大地推动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结合,科技资本化和资本科技化由此成为常态,知识、资本与智慧结合推动科技创新进步与资本几何级数不断增值的神话成了现实。现代金融和现代资本市场成为科技创新的“服务业”,新型金融服务业的兴盛,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科技与资本的结盟,强化了科技与资本的国际竞争,结果是拉大了掌握先进科技的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第四次技术革命,以新能源和生物科技革命为标志。能源技术革命,包括新能源的发现、新的能源开采技术的创新、新能源运输技术的革命以及新的能源储存技术的发明。合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技术带来了生物信息技术、个性化医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太阳能技术、生物计算机技术革命。生物能源技术为探寻可再生的低碳新能源开辟了新路子,这对中国影响巨大,中国对外能源依赖度下降,能源自给出率提高,经济安全度提升;建筑材料将由洋麻等纤维类作物替代,对土地的需求下降,对环境破坏减少,自然环境保护因技术创新而得以推进,生态环境友好得以实现。细胞与分子的系统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催生了生物能源、生物信息与生物材料的全方位生物产业革命,生物太阳能、生物计算机与生物反应器将产业化,细胞的人工设计与人工合成导致系统生物与工程形成新的产业革命。

      第五次技术革命,是以IT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为标志,达成了人、财、物信息化和数字化,为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创新提供了技术翅膀。知识创新从智慧城市向智慧地球转变,智本经济最终形成。技术开发、创新与应用的效果,可通过事先设定的各种条件来预测、模拟、检测,从而实现科技创新、应用、客户反馈间的量化检测,减少技术创新的盲目性,提高创新效率、效用和效益。

      第六次科技革命以“新生物学革命”为标志,是“创生和再生革命”,人造生命或人体器官再造技术成熟;从产业创新角度看,干细胞技术创新带来的人体再造技术,“仿生和再生革命”,扩展了人类利用自然功能的能力。为迎接新生物学革命,我国已批准设立医疗旅游先行区,以期通过金融创新和产业资本化,将现代生物医学、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结合,建成低碳排放的旅游、医疗、环保、生态示范区,这将是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新探索。

      (作者系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