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市场
  • 4:新闻·财富管理
  • 5:新闻·公司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调查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信息披露
  • A8:科技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并购标的估值两年间翻番 华茂股份重组引交易所问询
  • 收储?查做空?
    有色指数长跌引发传言
  • 天弘激光加速并购步伐 切入新能源汽车装备领域
  • *ST新亿保壳晒承诺
    交易所追问可信度
  • 海亮股份回应
    重组支付价格“差异化”
  • 流量“偷跑”跑不成了
  •  
    2015年11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7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新闻·公司
    并购标的估值两年间翻番 华茂股份重组引交易所问询
    收储?查做空?
    有色指数长跌引发传言
    天弘激光加速并购步伐 切入新能源汽车装备领域
    *ST新亿保壳晒承诺
    交易所追问可信度
    海亮股份回应
    重组支付价格“差异化”
    流量“偷跑”跑不成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流量“偷跑”跑不成了
    2015-11-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工信部拟规范手机预装软件

      流量“偷跑”跑不成了

      ⊙记者 李雁争 ○编辑 谷子

      

      手机套餐流量不清零政策推出之后,流量莫名其妙“偷跑”事件频出。这一现象,可能随着工信部制定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 (APP) 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发布,减少或杜绝。

      这一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规定明确,手机厂商和软件商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所有预装软件可卸载,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和应用商店等基本应用无法卸载外,其他软件一律可卸载。

      业内人士认为,移动终端的应用预装,一直是不少手机厂商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软件和手机制造企业盈利模式将被改变。

      流量“偷跑”与手机系统有关

      据360手机安全专家买昭一丁介绍,流量偷跑问题与手机系统有关。安卓系统对应用权限是开放的,它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运行,即使在用户退出该程序后,该程序还有可能在后台运行并消耗流量。

      网络安全专家裴智勇也说,除个别大流量“偷跑”事件外,其实流量非正常消耗已成智能手机通病,每天都有大量流量在不知情下流失。

      前不久,360安全团队发现过一种植入手机正常应用里的木马病毒,只要用户安装了带有该病毒的手机应用,即使是滑动解锁屏幕这个小小的动作,都会消耗一定流量。“一次解锁消耗0.76MB流量,一个手机用户如果每天解锁150次,就意味着一天额外消耗100MB流量。”

      手机厂商须寻找新盈利模式

      对于大多数厂商来说,放弃软件预装这块蛋糕,则意味着放弃巨大商业利益,手机制造行业的盈利模式将被撼动。

      据专家介绍,各家手机厂商有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软件系统,小米有MIUI,魅族有Flyme,锤子有Smartisan OS,这些系统都是厂商竞争力的核心体现,而预装软件则是竞争差异化的核心。

      正是由于这些软件的存在,手机厂商可以通过软件服务来赚取收益,从而降低了手机硬件的价格。比如小米的MIUI通过软件月流水数亿,间接造就小米手机的低价。

      现在市面上不少低于成本价出售的手机,比如399元的酷派大神,厂商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打算通过后续的软件服务来赚钱。此外,第三方软件预装行业的基本规则是,预装软件都要给终端厂商补贴,也就是软件推广费,这部分价格的收益,也会间接补贴到消费者那里。

      对此,业内人士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如果该意见正式实施,手机制造企业就无法得到预装软件的补贴,必须靠品质赢得市场。对于软件行业来说,失去预装的渠道也将面临更严峻的洗牌,一批软件企业可能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