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20年

2月29日

查看其他日期

内生韧性和逆周期政策将支撑中国经济发展

2020-02-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连平
  □连平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新冠肺炎来势汹汹,但从过往类似传染病的经验、现代医疗水平和手段,以及中国所特有的聚集和运用资源的能力等方面来看,其肆虐持续时间应该不会太久。回顾现代医学史,传染病疫情通常持续时间为一至两个季度。因此,疫情在一季度被控制并走向平稳是有可能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短期,中国经济具有的内生韧性和逆周期宏观政策将有机结合并发挥作用,支持和保障2020年中国经济实现既定目标。

一季度通常是国内投资和工业生产的淡季,原因是年初的生产计划尚未明确,资金尚未完全到位,以及春节长假的影响。尤其是春节前后可能会影响经济运行半个月至一个月。在这段时间内,经济活动相对偏少,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往往是全年中最低的。这次疫情主要是从春节开始,目前除湖北省以外,全国新增确诊病例已持续下降。从全国来看,新增病例、疑似病例、重症病例、治愈病例及病亡率等数据都出现明显和持续的改善。伴随着疫情传播能力的减弱和医疗防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未来有效药物和疫苗的问世,疫情总体上必将走向可控。2月中旬过后,随着延长的假期结束,各地开始稳步分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同时,在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政策要求下,逆周期宏观政策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精准施策力度,推动投资和工业生产加快步伐,有望使经济呈现出较有力度的反弹。未来,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大力度支持下,基建投资增速会明显加快;伴随着消费反弹和出口改善,制造业生产和投资将会平稳增长。

春节为一年之中消费旺季。疫情导致居民在春节期间的旅游、餐饮、文娱等活动迅速收敛,这必然会对今年的消费增长产生不利影响。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的经济贡献率达到57.8%,因此疫情必然会通过消费对经济增长产生阶段性负面压力。消费受到影响,交通、运输、餐饮和住宿等第三产业也会被拖累。然而,当今社会线上消费增长十分迅速,这是10年之前所无法比拟。目前线上消费已占消费约26%的比重。自疫情出现以来,线上买菜购粮、在线办公、线上娱乐、线上教育、远程培训、线上问诊甚至线上购房购车等消费行为大幅增长。京东大数据显示,从除夕到初九的10天时间内,京东给全国消费者送达了约1.9万吨主粮、590万升食用油和1.5万吨生鲜食品。据统计,目前约有2亿人在家办公,大中小学生基本都在线上接受教育。线上经济活动的大幅增长,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疫情对消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还有必要指出的是,疫情过后,消费可能会出现补偿性的快速反弹,有些消费会迟到,但不一定会缺席,许多随机性的消费依然可以在疫情过后展开。如聚餐、观影、旅游、购物、文娱、培训等。全年消费增长依然有可能保持总体平稳运行,第三产业中的相关行业也将相应受益。此外,疫情对相关防护药品、器具,以及医疗设备的需求持续大幅度增加;保健和健身器材、中药材和中成药及日用洗涤用品、消毒液、酒精等产品的消费量大幅上升。这些新增的需求均拉动相关行业快速增长。可以预测,疫情过后,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和旅游业等行业都将出现恢复性的大幅增长。

对比2003年,当前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相对较大,为达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避免经济运行出现大幅度回落,逆周期宏观政策的力度必将加大。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加力提效。财政赤字可能在去年2.8%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达到或超越3%。必要时,不排除发行特别国债或增发国债的可能,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将有可能达到2.5万亿元左右。2020年将会继续发挥好闲散资金的作用。财政将运用定向减税、发放补贴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微观主体,防止出现大面积企业倒闭和失业。

货币政策将形成“宽货币+重结构+降价格”的组合。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具体手段是全面或结构性降准并搭配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运用传统的再贷款等工具,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及受疫情冲击严重的相关行业。全年信贷增速可能回升至13%至14%,M2增速可能达到9%至9.5%,社融增速可能运行在11%至12%的区间。推动市场利率水平下降,尤其贷款等融资利率走低,将是2020年货币政策的重头戏。在市场流动性已经较为充裕,定向金融支持积极展开的同时,更为迫切的任务是降低融资利率。在货币市场利率下调的基础上,MLF和LPR已经相应调降。LPR一定程度上的下调将有助于明显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在内生韧性和逆周期政策的作用下,2019年底和2020年初,制造业、外贸、投资、消费以及金融等宏观经济数据出现不同程度改善,短期经济显现出企稳的端倪。由于疫情出现在1、2月份,短期内将不可避免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但是由于2月中旬春节延长的假期结束之后,各地已陆续复工,所以影响较大的时间段是今年前两个月,自3月份开始经济将逐步回升。可见,一季度必定是经济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时期,之后的三个季度将为补偿一季度的损失、达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充足的时间。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已经从10%左右的平台持续回落至6%左右的水平。在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因素推动和支撑下,中国经济的绝对波动幅度将趋于收敛。尽管疫情在短期内袭扰了经济运行节奏,但全年的宏观政策有条件在一季度内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为全年经济运行恢复至趋势性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与2003年非典时期相比,2020年逆周期政策力度会相对较大,预计二季度后经济V型反弹的力度也会相应较大。

可以预判的是,2020年出口将逐步改善;逆周期宏观政策加大力度将推动投资企稳回升;在全面复工复产和政策推动下,消费将出现明显反弹。2020年中国经济仍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作者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