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20年

12月5日

查看其他日期

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关键是自主性

2020-12-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袁 东

产业链的延伸及其布局,不仅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的事情,也是全球范围内的事情。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中国市场都是产业链布局的重点。甚至,中国市场是一些“全产业链”的良好载体与支撑体。那么,如果“全产业链”都在中国,就是产业链现代化吗?未必!对中国发展而言,产业链现代化的关键是产业链构建的自主性。

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也是最具潜力的市场。唯有中国的竞争性企业占据了产业链的中高端,才能够主导“全产业链”的构建与走向,中国市场才能成为由中国企业主导的市场。如果中国企业在本土市场上都不具备竞争优势,那么也难以在全球市场上胜出。

目前,尽管某些产业链的大部分环节都布局在中国,但是中国企业中的大多数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并由此产生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链低端基本是那些低工资岗位, 这使中国广大劳动阶层报酬率相对较低,增长水平相对有限。二是,由于产业链的主导权并不在中国企业手中,产业链的构建、延伸、结构调整与走向也就不由中国企业主导。随着产品更新换代与技术进步的加快,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也就进一步趋于被动,不仅自身收入与利润被不断挤压,所提供工作岗位的报酬水平也相对被压制。三是,位于产业链高端的外资企业与资本凭借对中国高端市场的垄断,获取了巨额垄断利润,并据此巩固产品开发与技术进步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与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先进者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中国企业的“优势壁垒”。四是,由于中国企业和劳动者所获得的收入、利润在“全产业链”中的占比偏低,不仅制约了中国劳动阶层收入的快速提升,也抑制了消费需求和社会总需求的提升。因此,如果产业链现代化不能持续向产业链中高端提升,也会影响到“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产业链的形成与改进并不完全是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产业链是由那些位于技术高端的企业在其本国政府支持下构建起来的,这些企业不仅决定着整条产业链的生产结构,也决定着成本结构与价格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全产业链”仅仅是相对那些主导产业链构建的企业与国家而言。产业链越是跨越国界,越是全球化,就越是有着主导与非主导之分。

对于一个越来越全方位开放的中国而言,产业链的自主性,而非仅仅是产业链的全球化,才是首要和根本的,因为这决定着向产业链高端进军的发展目标的实现,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决定全局的关键所在。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国家提出了“产业链现代化”。

只有那些能够自主开发产品尤其是高端复杂工业产品的中国企业,才会拥有在全球范围内自主采购元器部件和不断改进工艺的自由权,才能够基于自己设计开发的产品,建立生产制造结构、成本总体水平与结构、市场性价比的标准,引领、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建立起产业联盟,主导整个产业链的收入与利润分配。

要实现产业链的自主性进而达到产业链现代化的目标,关键是要加大力度推进中国工业的自主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

只有坚持并极力推进工业产品自主开发,中国企业才会建立并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开发平台,充实产品开发团队与改进平台实验装置设备,从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技术知识,积累起日益丰厚的产品开发经验和能力,进而取得关键技术的突破,使技术创新和进步踏上前进的轨道。

加大力度推进中国工业产品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既需要中国企业勇于在竞争性环境中具有战略远见与决心,更需要国家层面的推动,比如在某些领域某些时期,要求中国骨干企业提高自主产品开发的比重,并对那些勇于进行自主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的企业给予有力的支持。

强调并推进自主产品开发,并不是关起门来封闭式自我研发,而是在一种更加开放、高强度技术学习进程中,实现产品的自我设计与开发,增强产品开发能力,推进技术创新。

产品开发是连接技术和市场的关键环节,由于中国企业更熟悉本土市场的需求,以及国内本身的经济社会条件,所以一旦中国企业能够将那些中高端工业产品纳入自主开发范畴,所开发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会更有竞争力,这些企业也将由此踏上良性扩张的快车道。比如,面对已经被合资企业、跨国企业和国内重点大型企业垄断的中国汽车市场,哈飞、吉利、奇瑞、比亚迪等企业无不是依靠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车型,在20多年里杀出一条血路,迅速从小变大,并实现了中国汽车出口的零突破。相似的案例在面板显示器、核电、高铁等工业领域也都存在。

当一批具有这样特性的中国企业不断出现并壮大时,当中国在本土乃至全球市场向着产业链现代化大踏步前进,并最终实现目标时,我们也才能够说,中国摆脱了西方国家及其跨国企业与资本在产业链上的压制,我们才能够说,中国市场首先是中国企业的然后才是世界的,中国的对外开放也就更有底气。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