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资产是否过热 公募基金激辩渐生分歧
175亿元
红利资产吸引机构密集布局。截至7月18日,今年以来共成立了46只红利主题基金,发行总规模超过175亿元
◎记者 赵明超
过去几个月,红利资产迎风起舞。基金公司也顺势而为,密集发行新产品。今年以来,40多只红利主题基金相继成立,创下历史新高。接下来红利资产会如何演绎?是继续乘风破浪前行,还是高位遇阻浪遏飞舟?
据了解,在红利资产持续上涨之后,机构对其后市如何演绎分歧渐起,有机构继续看好红利资产,亦有机构认为当前红利资产的交易有些拥挤,相比之下,成长股性价比更高。
“10亿基”频现
红利资产受青睐,吸引机构密集布局。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今年以来共成立了46只红利主题基金,发行总规模超过175亿元。
从新基金发行情况来看,涌现了多只“10亿基”。例如,兴证全球红利、广发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天弘红利智选、景顺长城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南方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等基金的发行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上。其中,兴证全球红利是今年以来发行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类基金。
纵向比较来看,去年共成立了16只红利主题基金。这意味着,今年时间刚刚过半,成立的红利主题基金数量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三倍。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拉长期限来看,今年成立的红利主题基金数量也创下年度历史新高。
红利ETF可提高投资者获得感
当前还有多只红利主题基金正在发行,包括创金合信红利量化、华安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农银红利甄选、摩根红利优选、银河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等。此外,富国港股通红利精选基金也在等待发行。
“从2019年开始,红利主题ETF的发行数量有所增加,每年都有新的产品发行上市,从2023年开始加速增长。”谈及红利主题ETF的密集成立,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负责人刘亦千表示,红利主题ETF这类产品可以提高投资者获得感。但是,基金公司在产品发行过程中,应充分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让投资者有足够的机会与平台了解相关指数知识。
机构渐生分歧
在红利主题基金密集发行的同时,机构对红利资产的后市表现渐生分歧。
平安基金基金经理刘杰坚定看好红利资产。在他看来,A股市场正迎来越来越多长期且稳定的资金,红利策略正好与这部分增量资金有着较高的匹配性。高股息策略既能为追求稳健风险收益特征的机构投资者提供选择,又可有效规避权益市场的波动风险。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杨振建表示,从过往历史行情来看,红利策略在震荡市的表现通常较好。其主要原因在于,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下跌或调整后,投资者开始寻找具有稳定收益和较低风险的投资机会,那些被市场低估的公司往往成为投资者选择的标的。从长期来看,红利策略依然是有吸引力的选择,高股息加低估值的特征使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都有一定的适应性。
不过,由于许多高股息公司的股价前期涨幅较大,让部分基金经理担心短期赛道过于拥挤。仁桥资产创始人夏俊杰坦言,伴随股价的持续上涨,部分公司的股息率已不再有吸引力,股价逐渐演变成了单纯的资金博弈行为,而这种态势一旦反转,其杀伤力是巨大的。
南方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张延闽认为,最近几个月,市场几乎无差别地追逐“低估值和高分红”,成长类公司则被系统性折价。不过,在国家强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在转换,这将诞生很多投资机会。从中期视角来看,当前股票市场的机会远远大于风险,处于“模糊的正确”阶段。
“当前我的组合主要偏向价值成长,红利资产的占比很低。一类资产的价格涨得越高,吸引力就越低,风险就越大,对红利资产来说更是如此。股价上涨之后,如果盈利增长跟不上股价上涨的节奏,股息率必然下降。我对市场整体的判断是乐观的,叠加自身逆向投资思维,在当前这个位置,我更侧重配置成长股。”重阳投资基金经理谭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