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股民学校
  • 11:特别报道
  • 12:金融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投资基金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9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专栏
    外论一瞥
    复苏信号日渐明确 结构调整压力更大
    危急关头 立现原形
    重振增长:期待一揽子合约重构
    受骗老翁起诉美国证交会
    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资金申购发行摇号中签结果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受骗老翁起诉美国证交会
    2009年09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伟一
      朱伟一

      麦道夫惊世大案蹊跷之处很多。最离奇的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证交会)居然与大盗失之交臂。证交会多次派员上门调查,但居然没有发现任何情况。对此,美国群情激奋,证交会也表示要彻查。拖了半年多之后,证交会内调查报告出来了,洋洋洒洒400多页,但并没有提及证交会工作人员中有谁失职。400多页说了不少,说了等于没说。中国与美国实在是两个很像的民族。许多时候表面上差别很大,但在深处却异曲同工。中国的法院判决书和其他法律文书大多短而又短,重结论、轻说理。而多数美国的判决书和法律文件冗长得很,分析的确不少,但经常也是避实就虚,该说的不说。

      证交会的调查报告还有一个玄机,就是姗姗来迟。报告出来时,美国人兴奋点已经转移了。但也有人的兴奋点没有转移,起诉证交会的投资者便觉得调查报告有些意思。调查报告承认,“证交会的调查没有结果,麦道夫得以借此让其客户放心,他的业务没有问题。其效果是鼓励更多个人或实体在麦道夫处投资。”这句话还是说得比较客观,同时也给起诉证交会的投资者提供了炮弹。原告起诉的理由是,证交会监管不力,有过失责任。律师执笔撰写的诉状是这样说的,由于证交会的监管失败,“麦道夫得以继续并扩大其骗局,诱使越来越多的无辜投资者上当受骗。” 证交会内部的调查者倒不是知无不言,实在是即便他们不说,投资者和他们的律师也会说。证交会的过失昭然若揭,与其让别人说,还不如自己先说了好,反倒能够掌握些主动,可以尽量地轻描淡写,文过饰非。

      有位老人家,在麦道夫诈骗案中损失近200万美元。老人咽不下这口气,去年12月起诉证交会。原告律师曾经在证交会工作过,可以说是反戈一击。不过,律师为客户打官司,那也是各为其主。就连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出来的探员,也有本人作为原告起诉这两个单位的。但起诉证交会有过失的投资者很少。

      但告政府难度大,告证交会难度也大。政府失职的时候多啦,不光证券监管部门失职,其他政府部门也失职。“9·11”事件时,美国安全部门未能事先侦破恐怖分子的阴谋,应该说是有责任的。但美国公民没有因此而向政府索赔的。即便他们告了,美国法院也会寻找种种理由不予受理。如果政府都要赔钱,哪里赔得过来?如果政府有过失便赔,不用多久,必定破产。还有,证交会的大、小官员还有可能撂挑子:你们不是说我们管得不好吗,那我们以后干脆不管。

      不过,起诉证交会的投资者也不是出于公心。如果起诉麦道夫可以追回损失,投资者是不会来起诉证交会的。那岂不是舍近求远吗?但问题是麦道夫的钱财挥霍或转移,投资者无从追讨。安然就有900多个海外银行账户,麦道夫苦心经营了二十多年,有足够时间转移资产。美国资本市场一直有一种共识:资本市场的欺诈在所难免,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理念就是先紧后松。事先预防的可能很小。如果一开始就看紧了,那就没有变戏法的余地了,券商徒有屠龙之技,20%至30%的利润哪里来?所以证交会重在事后查处。但事后追索,追讨资产比较难。

      即便证交会败诉赔钱,钱还是全体纳税人来出。得到好处的却是那些自愿跟随麦道夫的投资者。他们当初看重麦道夫给的高回报,便一头扎了进去。事后出了大麻烦,便四处找人给自己垫背。政府也成了他们的风险投资的保险公司。但从另一方面说,全体人民出钱也不无道理。错误是出在美国证交会和投资者身上,但根子却在全体美国人心中。美国很多人太贪财。不贪财的人也不敢奋起反抗。沉默就是默认。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