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观点·专栏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股民学校
  • 11:特别报道
  • 12:金融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投资基金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研究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9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专栏
    外论一瞥
    复苏信号日渐明确 结构调整压力更大
    危急关头 立现原形
    重振增长:期待一揽子合约重构
    受骗老翁起诉美国证交会
    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资金申购发行摇号中签结果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复苏信号日渐明确 结构调整压力更大
    2009年09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8月宏观经济数据将消弭市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种种猜测,因为经济增长继续得到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且信贷结构暗示了后续增长的黏性较强。但对目前的中国经济而言,平衡比增速更重要,当前尤其需要决策部门尽快在消费增长上继续巩固各项措施,加快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领域的步伐。

      对政策转向的忧虑烟消云散

      ⊙陈波翀

      

      对于中国经济复苏能否持续,以及复苏步伐是否会加快等问题,下半年以来市场分歧始终较大。特别是7月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之后,悲观论调开始抬头。论据不外乎上半年天量信贷投放难以为继,外围市场经济复苏不尽如人意,以及以投资拉动为主的单引擎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等等。进而还有部分市场人士在猜测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问题,担忧保增长政策的转向。随着8月宏观经济数据面世,经济复苏的信号更为明确了,以上种种猜测或将烟消云散。

      首先,经济增长继续得到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且信贷结构暗示了后续增长的黏性较强。广义货币供应量(M2) 8月末余额为57.67万亿元,同比增长28.53%,增幅比上年末高10.71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0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0.04万亿元,同比增长27.72%,比上月末高1.34个百分点,两者均继续保持了高增长的态势。如果再来关注市场热议的信贷投放,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4104亿元,不仅较上月环比增加,还超越了市场对当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不足4000亿元的预判。在信贷结构上,无论是居民贷款,还是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均以中长期为主。前者中长期贷款占比为71.87%,后者中长期贷款增加3675亿元。另一个鲜明的特点则是,票据融资到期的转化,今年一季度的信贷投放激增,与票据融资不无关系。在半年之后,上述票据融资陆续到期,即便是人民币新增贷款较少,也是因为对冲了票据融资的缺口所致,并不代表流向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减少。

      其次,进出口的环比改善,也暗含了外围经济体均处于复苏周期之中。8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917亿美元,其中出口值1037亿美元,出口值连续两个月稳定在千亿美元之上;进口880亿美元。经季节调整后,8月同比增速不变,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环比分别增长2.3%、3.4%和1%。在进口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也验证了国内经济复苏的进程。一般来讲,外贸反映了世界经济的活跃程度,如果全球经济步入复苏,那么各主要经济体的贸易状况就会大为改善。这个趋势一旦确立,进出口对于经济复苏的贡献也会相应提升。

      其三,与经济复苏的路径不谋而合,通胀压力渐渐显性化。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2%,比上月降幅缩小0.6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7.9%,降幅比上月缩小0.3个百分点。CPI与PPI同比降幅收窄,预示着物价指数已步入上行通道。除了考虑去年同期基数等翘尾效应外,经济复苏预期下的去库存化或者再库存化,均是支撑物价指数上行的动力。如果再从环比数据来看,物价指数上行趋势就更明显了。8月,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上涨0.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1%,基本上是全线环比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环比已连续5个月上涨。

      其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月同比增长12.3%,连续四个月同比增速加快;1至8月,同比增长8.1%,比上年同期回落7.6个百分点,比1至7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上述数据明显与两大先行指标有关,其一是领先工业增加值约两个月的PMI指数,8月继续上升0.7%至54%,工业生产回暖之势十分明显。其二是发电量的同比增速,8月攀升至9.3%,为年内高点,两者均显示了工业生产的持续向好趋势。

      (作者系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深圳)投资顾问)

      

      产能过剩将成经济复苏大阻力

      ⊙周子勋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重要的不仅是要尽快摆脱当前危机影响,更要着眼长远,在破解结构失衡难题的同时,不断规范产业发展,真正走上健康、有序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从整个国内经济增速来说,短期内肯定是加快的,且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快,但平衡比增速更重要。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局势下,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涨给我国的企业生产成本带来的压力逐渐加大。另一方面,全球市场需求不足,造成我国的产能过剩局面日趋明显。这两个方面都给我国的经济复苏形成巨大的阻力。

      代表我国制造业生产风向标的PIM指数继续保持上升势头,而在构成PMI的11个分类指数中,除了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略有下降,其余各指数与上月相比均有所上升。其中,购进价格指数、进口指数、采购量指数升幅最大,超过2个百分点;积压订单指数其次,升幅为1.7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反映企业库存状况的8月原材料库存指数继续低于临界点。在所有分类指数中,仍然处在50%以下的只有库存指数,这一方面反映了受益于销售良好,企业库存逐渐减少的现状,同时也在另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对于需求恢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仍不确定。而8月购进价格指数为62.6%,比上月上升2.7个百分点。到目前为止,该指数已连续9个月上升,并达到12个月以来的最高值。可以肯定,随着全球经济的好转,国际价格因素对国内企业成本的上升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保增长的局势下,投资带来的各地产能过剩,使得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进展缓慢,不仅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就连新兴产业也出现了过剩的局面,前不久国务院和发改委同时警示对钢铁、汽车以及新能源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所以,对于目前的经济复苏来说,光有速度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平衡发展,还有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增长的动力要均衡分配。

      眼下,从整个经济形势来看,物价出现拐点的迹象表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决策部门尽快在消费增长上继续实施巩固措施,同时加快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领域的步伐。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