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邹靓 ⊙编辑 于勇
虽然外资银行在本土多有震荡,但国内的法人外资银行却异常活跃。8月15日,上海银监局披露在沪外资银行运行态势称,危机后外资银行在沪新设机构的意愿趋于积极,创新热情亦保持主动,但仍需提高各类系统性、区域性风险防范,切实防范“影子银行”的风险,严防风险的相互传递。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上海辖内已有外资法人银行21家,各类外资银行分行77家,外资银行代表处89家,已开业支行网点93家。上海外资法人银行资产、贷款和存款分别达到13748.21亿元、6668.81亿元和9229.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9%、11.0%和36.2%,增长情况良好。6月底,上海外资法人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34%,较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上海外资银行延续了2010年恢复性发展的势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业务发展速度虽有所放缓,但总体仍保持稳定回升的态势。
目前,上海外资法人银行业务规模占全国外资银行的七成以上,继续保持全国绝对份额。上海外资法人银行和辖内外资银行资产同比增幅均超过20%,危机后外资银行在沪新设机构的意愿也趋于积极。今年上半年,上海外资法人银行衍生产品合约名义本金余额达到3.1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7.7%。理财产品募集金额1026亿元,同比增长182%,表外衍生交易和理财业务发展活跃。与此同时,上海外资法人银行不良贷款率0.34%,已接近历史最低点;整体存贷比72.25%,流动性水平继续向好;两项新流动性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率)也远高于100%的监管要求。
尽管如此,上海银监局对下一阶段外资行在沪的稳健运行仍“给足”了风险提示。相关人士表示,下一阶段外资行为促进业务稳健发展,也为主动适应新环境新挑战,需坚守各项风险底线,理顺内部管理机制。
具体而言,外资银行需积极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注重国别风险和转移风险的管理,全面加强操作风险的防范,提高各类系统性、区域性风险防范。特别是要贯彻落实信托公司银信合作转表要求,规范与信托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合作行为,审慎和规范信贷资产转让,继续推进存量平台贷款的风险缓释。
同时,外资银行应理顺内部管理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办法和一个指引”,有效提升内部绩效考核机制科学性,加强金融服务促进有序市场竞争环境,为新监管标准实施早做准备。